朱元璋屏退了太监,这才审视地看着徐志辉,“你想说有什么?说吧!”
徐志辉这才上前一步,将一份折子放在朱元璋面前桌上。
“皇上,这是吏部联合督察院整理出来,百官和燕王的来往资料。”
“因为此事过于重大,所以臣特呈给皇上定夺。”
“燕王?”
朱元璋眉头大皱,拿起折子看了起来。
此刻朱元璋心里复杂。
这么巧?
刚才朱棣才跟他说,朝堂上风平浪静,没有什么事情,这刚离开,吏部就有人弹劾他。
朱元璋心想,终于有人耐不住要跳出来整事。
没有看到奏折内容时,朱元璋一度以为,这是预料之内有朝臣对朱棣不满,要搞事情。
可是当朱元璋看了奏折内容后,当即脸色大变。
奏折里记录的事情,都是朱棣跟官员私底下见面,以及书信往来情况。
详细到时间地点证人都有记录在案。
唯独缺少了信件内容及朱棣跟官员碰面时的交谈内容。
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片面的内容,朱元璋还不会多想。
藩王跟官员有往来,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想禁止也禁不了。
朱元璋其实也知道,无论是藩王还是皇子们,都有自己的眼线。
虽然,朱元璋,也不喜欢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既然禁止不了,而他那些儿子们,也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所以对此事,朱元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让朱元璋格外留意的是,这份折子上,着重列出了朱棣近期跟六部官员往来尤其密集。
而且这些官员都还是身居高位。
再联想到近期京城内,传出朱棣想要篡位的风言风语。
就让事情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怪不得刚才老四会说出那番话来,原来他当真在暗中拉拢官员,培植势力!”
“哼!简直反了天!”
朱元璋此刻并不知道,刚才朱棣那番话,实则是他会错意。
现在再细细品味朱棣的话,愈发觉得那是朱棣做贼心虚,给他打预防针来了。
已经出宫的朱棣,并不知道事情竟然会这么巧。
他前脚刚刚才被朱元璋怀疑,让朱元璋以为他是在未雨绸缪。
紧接着,徐志辉就来了。
如果没有这么赶巧,过个日,或许朱元璋就会淡化这件事。
那时,就算是再看到徐志辉折子里的这些内容。
朱元璋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疑心。
所以此时此刻,朱元璋愈发觉得朱棣做贼心虚。
好不容易因为朱棣发的毒誓,才让朱元璋淡化的疑心,瞬间重新勾了起来。
不过事关自己儿子跟皇权冲突的事情,朱元璋理智还没有失控。
皇室的面子还是要的。
于是朱元璋愤怒地将折子啪的一声甩到桌上。
“大胆!”
“没有朕授意,谁给你们胆子私底下调查皇室宗亲?”
“难不成吏部和督察院权利这么高了吗?”
徐志辉看到朱元璋雷霆之怒,顿时慌了。
哪里想到,再寻常不过地递交折子,会惹到朱元璋勃然大怒。
“皇上饶命,臣并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臣只是受胡尚书委托,给皇上递交奏折而已。”
“臣并未参与收集燕王殿下跟官员往来证据的事情。”
徐志辉敏锐地察觉到要出大事了,吓得一边磕头一边解释。
“给朕说明白,是谁让你们吏部和督察院去暗中调查燕王的?”
朱元璋虽然恼怒,但是得知徐志辉没有参与此事,对他的怒意消散了些。
虽然觉得朱棣心思不纯,但是暗中调查朱棣跟官员往来的幕后指使者,同样别有用心。
不用想,朱元璋都知道,暗中策划此事的肯定是太子党一派的儒臣。
他们是想借助此事打垮朱棣。
虽说朱元璋对朱棣已经起了疑心。
但是他同样不会放过,敢在背地里搞事情的那些人。
徐志辉哪里知道这些事情,还有那么多猫腻,早被朱元璋的震怒吓坏了。
当即不停地磕头,浑身颤抖,“皇上恕罪,臣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胡尚书也没有让微臣参与,微臣只是负责帮胡尚书给皇上送折子。”
徐志辉这话,让朱元璋看他顺眼多了。
朱元璋当即微微颔首。
看来此事跟胡杨脱不了干系。
胡杨不是小人物,而是吏部尚书。
如此位居高位的胡杨,朱元璋自然不会陌生。
胡杨在朝为官期间,基本上都是保持中立,也几乎不参与朝堂上各方派系争斗。
但是胡杨又是太子党一方的人。
想来他是觉得让朱棣监国,威胁到了朱标地位,这才也冒了出来。
朱元璋大概想通了各个环节,这才冷冷开口,“你可知道?这件事情吏部怎么会和督察院掺和在一起,共同调查?”
“皇上恕罪,臣并不知情。”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