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1 / 6)

第76章

在这微妙气氛中,王景文如同一只敏锐的猫,凭借多年陪伴君侧的经验,早已练就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他适时地捕捉到从靖江帝身上弥漫开来的那份焦虑,便以一种既恭谨又不失体恤的步伐迅速贴近,声音低沉而稳重地询问:“皇上,您此刻在寻觅何等贵重之物?奴婢愿全力以赴,为您分忧解难。”

靖江帝闻声,抬起的手轻轻一挥,仿佛是要拂去心中的阴霾,那一瞬的动作里蕴含着帝王的决断与从容。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将视线投向更为实际的国事政务,话语中却依然流淌着对臣子们工作的深深挂念:“此事暂且搁置,朕更关心的是林小风与李一豪两位大人的施政成效。近来他们所管辖之地,是否有了新的变化或进展呢?”

面对皇上的问询,王景文反应机敏,眼神熠熠生辉,全神贯注地回应道:“启禀皇上,李一豪大人治下的靳临坊,经过他的精心擘画与雷霆手腕的治理,现如今呈现出一番卓越出众的景象。据朝廷厂卫密报详述,那里已然成为一幅生动鲜活的盛世画卷,街道巷陌洁净如新,秩序井然有序,仿佛是天地经纬交织而成的一部精致长卷,正缓缓在世人眼前铺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李大人独树一帜,召集了一批饱读诗书、才情横溢的儒者,他们在街头巷尾的亭台楼阁之间,或是激昂吟咏千古诗篇,或是潜心钻研学术理论,这般文人雅集的场景,就像璀璨星辰镶嵌在寂静的夜空,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行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沉浸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静心聆听,沉醉品味。这种高雅风尚,悄无声息地启迪了百姓的心智,使他们沉浸在深厚的传统礼仪文化的洗礼之下,得以濡染并逐步提升自我。”

尤其让人啧啧称奇的,不过是短短几日光阴流转之间,靳临坊内的一众百姓却犹如历经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那昔日里街头巷尾的市井小贩们,一个个开始洗尽身上的粗俗气息,他们纷纷学起了谦谦君子的模样,不再肆意放纵地高声喧哗,取而代之的,则是他们那沉稳有序的步伐与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坊间的士子们,不论是尚未崭露头角的秀才,还是胸怀壮志的举人,都对李大人的施政手腕赞不绝口,将其视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教化策略,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酝酿,这份用心良苦的努力定能唤醒黎民百姓对礼法的自觉遵循,引领他们一步一步迈向那个孔夫子曾竭力倡导的“克己复礼”的神圣理想国。

在这份由衷感慨中,王景文以其深含敬仰而又坚定不移的语调做出了这样的总结:“一句话,李大人在靳临坊的治绩赫然,深入人心,他以切实的作为赢得了百姓们源自心底的拥护与爱戴。如今的靳临坊,正焕发出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处处洋溢着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仿佛一个生动鲜活的世外桃源,矗立在这繁华世界的一隅。”

那坊区的一砖一瓦、一人一事,都在李大人的悉心耕耘下,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贩们的眼神中少了狡黠多了诚恳,他们的笑容里,混杂着市侩与儒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读书人们手中的竹简笔墨,仿佛也沾染上了李大人的智慧光辉,他们研读经籍时更加专注,讨论时事时更为理性。这一幕幕微妙的转变,就如同初春的细雨润物无声,却又势不可挡地改变了整个靳临坊的气质风貌。

李大人本人的身影,在这坊间各处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身影出现在熙熙攘攘的市集上,出现在书香四溢的学堂里,甚至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门槛边。他的言语不多,却句句掷地有声,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出那份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以及对儒家理想的坚守追求。

因此,王景文那一席慷慨激昂的陈词,不仅仅是在颂扬李大人的卓越政绩,更是在向世人宣告,靳临坊已然成为了一个教化人心、崇尚礼仪的典范之地,它的每一步成长与进步,都是对李大人治世之道的有力佐证。而在那美好愿景的指引下,靳临坊的未来,无疑将更加光明,更加值得期待。

此时此刻,靖江帝的唇角徐徐展开一抹深藏哲理的笑容,犹如岁月雕刻在他脸庞上的历史痕迹,那一弯弧度里蕴含着阅尽沧桑后的睿智光华。他手中紧握的碧玉瓷盏,细腻温润,恰似掌中一方世界,其中盛载的热茶仍在袅袅升腾,每一道滚烫的茶汁滑落舌尖,似乎都在诉说着他洞察世事风云变幻的无边智慧。

“李爱卿,你的才能,朕心如明镜,深知你恪尽职守,不过短短数日光阴荏苒,你竟已创造出如此斐然的功绩,实令朕惊讶不已。”靖江帝的话音虽轻描淡写,却如同平静湖面下的暗流涌动,流露出对李一豪卓越贡献的深深嘉许与由衷敬佩。他微微挑动的眉梢,细致入微地品茗动作,无不是这位雄图霸业者内心深处赞许情感的细腻映射。

而在这威严背后,靖江帝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又浮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惋惜,如同秋水盈盈漫过凋零残荷,无声地流淌出对江山社稷未来的忧虑。只见他微微摇头,仿佛这一瞬间的动作便承载了天家骨肉之争的沉重负荷。“唉,太子与李大人的个性矛盾,犹如冰火不容,太子对待李大人那些宛如珠玑的谏言,竟视若无睹,倘若太子能够虚怀若谷,悉心接纳李大人那深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