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都在马背上度过,别无所求,只愿生前能痛快饮酒,死后能名垂青史,刻在忠烈祠的碑上。”黄得功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豁达与豪迈,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都怀揣着这样的志向。”黄得功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个人,他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仿佛是一曲激昂的战歌。
“来,这杯酒,我们自敬!”黄得功高举酒杯,声音洪亮如钟。
“干杯!”众人纷纷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是酒杯碎裂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在为这份豪情壮志喝彩,为这份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而欢呼。
酒过三巡,黄得功挥手示意上肉上茶,自己先拿起一块肉大快朵颐起来。他的吃相豪迈而不失风度,仿佛是在告诉众人,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军人的本色与尊严。
帐外的亲兵迅速将大碗茶送到每位将领面前,茶香四溢,为这凝重的气氛带来了一丝清新与宁静。大家相互谦让一番后,中军帐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里没有文人的繁文缛节,只有武将的直爽与豪迈,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茶,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时刻,仿佛要将所有的疲惫与忧愁都抛诸脑后。
饭后,黄得功突然站起身,命令亲兵:“去,把帐内帐外的闲杂人等都清出去,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商量。”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亲兵们不敢怠慢,迅速将烤肉的厨子和其他无关人员都赶了出去。帐内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诡异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众人之间弥漫。
冀资深和巴克勇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疑惑与不安。他们不知道黄得功接下来要宣布的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但他们都明白,这件事情一定非同小可。
黄得功拿起亲兵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手上的油渍,然后沉声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有两件事要宣布。”他的声音在军帐内回荡,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与严肃。
“一是庆祝我们最近的胜利;二是关于退兵的计划。”黄得功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决策与智慧。
“退兵?”话音刚落,帐内就响起了一片哗然之声。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质疑退兵的必要性,有的则担心退兵会向敌人示弱。
“我们不是刚打败了建奴吗?怎么又要退兵?这个时候退兵岂不是向敌人示弱?”一位将领不解地问道。
“是啊,建奴哪里是我们的对手?为什么要退兵?”另一位将领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总兵大人到底有什么打算?”众人纷纷看向黄得功,期待他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不解,黄得功详细阐述了他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之计。这个计划他已经筹谋已久,今天终于决定公之于众。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退兵之事虽然凶险异常,但黄得功已经做好了周密的安排。他命令连夜在怀来卫两侧深挖壕沟以阻挡建奴的骑兵追击;同时确定了退兵的路线和时间表,并强调了必须严格遵守军令的重要性。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显得那么果断而明智,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所有的可能性与挑战。
当谈到谁将留守怀来卫时,徐文朴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大丈夫征战沙场,以死报国!请诸君放心退去,怀来卫就交给我吧!”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有的感慨徐文朴的英勇与无私,有的敬佩他的豪情与壮志,也有的担心他能否守住怀来卫以及能守多久。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明白,徐文朴的决定是出于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黄得功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宣布了最终的决定:“此事已定,诸君只需按计行事即可。稍后翁之琪会详细告知各部退兵的具体时间和次序,请大家务必遵守。”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心。
“否则军法无情!”黄得功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铁血与冷酷,仿佛是在告诫众人,军令如山,不容违抗。
“谨遵黄大人军令!”众人齐声应道,然后各自散去,准备执行命令。他们明白,黄得功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与民族的未来,他们愿意跟随他,共同面对所有的挑战与困难。
黄得功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但他明白,作为一名将领,他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与决心,为了国家的利益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密信真的已经送往京师和密云了吗?”黄得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与期待。
“已经送达,末将亲眼所见。”一旁的将领回答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好好”黄得功喃喃自语着,仿佛是在安慰自己。他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与挑战。
而在京城的乾清宫内,林小风与李邦华正在讨论治国之道。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深度,仿佛是在探讨着国家未来的命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