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皇子的死,宫里第一时间封锁消息。
然而,瞒住百姓,瞒不住百官。
因为一起去祈福而死的,不止是三位皇子,还有他们的伴读,几个朝廷重臣的孙子辈。
一时间,人心浮动。
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些皇子的死与魏敬忠无关。
都认为是魏敬忠杀的,毕竟,这个人原先说过,把所有的皇子都杀了,只留下太子,惠帝不得不把皇位传给周景瑞。
惠帝一共七个皇子,现在太子废了,祁王傻了,晋王死了,又死了三个年龄大的皇子。
活着的,除了一个废太子,便只剩下一个老来子,七岁的周景琦。
周景琦的生母原先只是德妃身边的婢女,生了儿子也只封了个嫔位,静嫔。
这母子俩因为出身低微,也没人理,存在感基本没有,反而这次逃过一劫。
可七岁的小孩子能成什么事?
惠帝一下子昏迷了两日夜。
太医全部去寝宫外伺候,熙贵妃日夜伴在驾前。一边衣不解带地伺候,一边劝慰。
陛下生病的消息,也完全封锁,大战中,朝廷的一切负面消息,都绝对不能透出去。
陛下昏迷,内阁的大臣忠心耿耿,全部在宫里守着,所有的事情都在紧锣密鼓地处理,井井有条。
谢昭昭根本不知道惠帝生病的消息,她秉承一个规则,不能拖顾少羽后腿。
主打一个宅。
以前的她,因为继母许氏的刻意打压,她就不爱凑热闹,打坐念经抄写经书是经常的事。
现在索性每天除了吃饭,在院子里散心,就抄经书,诵经文。
谢安奉下朝,来青朴院,看望谢昭昭,谢昭昭又惊又喜,父亲可是稀客。
“景辰已经到达前线,比预期的时间还早了七天,第一场交手,景辰用兵可圈可点,魏敬忠并没有占到便宜。
魏氏的党羽隐藏在各个角落,你安静地待在府里,做得很好。”
谢昭昭敏锐地抓住父亲话里的意思,父亲不说输赢,看样子,是打了个平手?
“估计阁老在试探魏氏的实力,而承恩公一定全力一击,要给顾阁老一个下马威。”
谢昭昭淡淡地笑着说,“首战只要能势均力敌,那么,朝廷的大军,定胜!”
“为父与你看法一致。但愿好消息早点传来。”
“朝堂有人置喙顾阁老用兵?”
“陛下身体不行了。前些日子,四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去护国寺祈福,路上遭遇刺杀,都没了。”
谢昭昭大吃一惊,第一反应就是:“是魏敬忠干的?”
谢安奉摇头:“自然有魏敬忠的手笔,但是更多的是德妃的手笔。”
谢昭昭更不明白了,德妃加害皇嗣?
她疯了吗?
就算其他皇子都没了,也轮不到祁王。
若只剩下废太子,废太子上位,德妃确定祁王能有好?
那可是祁王的仇人。
谢安奉说:“你姑姑如今执掌后宫,她在后宫和皇子所调查,发现了端倪。”
原来,皇子们就读的玉龙书院,有人挑唆,说国难当头,连顾阁老都弃笔从戎,这些皇子在后方安享太平,实在是没心没肺。
这些皇子觉得不安,于是都要为前线的将士祈福,彰显诚意。
后来皇子们去给夫子请假,夫子哪里敢不允。
说到底是后妃贪心,一门心思推自己的皇儿去争那个位子,所以都支持儿子搞些面子工程给陛下看,谁知道正着了别人的道。
熙贵妃逐一询问了几位皇子的母妃,惠嫔提到一个细节:玉龙书院就读的皇子、皇亲国戚、权贵子弟,他们的长侍互相都认识。
出事后,四皇子景逸的长侍却没在现场。
于是熙贵妃派了琉璃,去大理寺禀报了大理寺卿,立即捉拿景逸的长侍。
三个皇子之死,事情实在太大了。
大理寺挖地三尺,在去那长侍老家的半途,恰巧碰见逃跑的长侍,把他捉拿归案。
那长侍熬不住刑,很快招认了,说是有人给他们几千两银子,叫他们在书院散播一条消息:国难时期,皇子更应该作出表率,为国祈福。
虽然有些怪异,但是这些十几岁的皇子被撺掇,热血上头,都去了。
顺着这条线索,最终找到德妃的身边大宫女端眉,端眉见抵赖不过,便说都是自己买凶干的,与其他人无关。
至于杀人的理由,很简单:这几个皇子都欺负过她。
且在审讯中,景逸的长侍、端眉,熬不住刑,趁人不注意,自尽了。
端眉的供词漏洞百出,一百多名大内侍卫全被干掉,这可不是一般的杀手。
一个宫女哪来那么多银子请那么多高手?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德妃。
熙贵妃叫人先把德妃的宫殿围起来,主子和下人都不得进出。
待惠帝醒来,熙贵妃、大理寺都向陛下递交了调查结果,三位皇子的生母在殿外披头散发,哭求严惩德妃。
惠帝当真是怒极!
立即命令“把那个毒妇给朕绑来”。
没想到,宣旨的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