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寻青上课是六休一的,一周下来,这些小孩还真学会了几个字,聪明一点的,不仅能认字,还能写字呢。
他教的都是常用的字,比如说多少斤多少两,日常的米面粮油肉菜蛋,还有就是计算。
考秀才是很难的,大部分村里人也不指望自己家孩子去考秀才当大官,就想着孩子识几个字,以后上街也不至于被人坑。
当然,叶家村也有比较有钱的人家,他们送孩子来是为了启蒙,等字认多了,他们就会把孩子送到镇上的学堂去读书,说不定以后当官呢。
封景恒不在,叶寻青吃完午饭就过来学堂里下午要用的教具了,还没进门,就看到王秋梅在门口等着他,她手里还挎着个篮子。
叶寻青打开学堂的门,“婶子进来说话。”
王秋梅满面笑容,“不打扰你吧?”
叶寻青回答:“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不打扰的。”
王秋梅就跟着他进去了,“这学堂真漂亮啊,我还是第一次进来呢。”
叶寻青道:“都是孩子们一起装扮的,在漂亮的地方上课,孩子们的心情也好一点。”
墙上贴了很多孩子们写的字,一天一评选,谁的字写得又快又漂亮,那就有机会上榜,每天前三名可以获得小叶先生精心准备的点心,上完课就给。
为了这些点心,孩子们那是拿出十二分精神学习。
叶寻青走到自己的椅子前,然后说:“婶子坐下说话。”
王秋梅没好意思坐,她打开篮子,里面是一篮子蒸好的馒头,各个都像拳头似的。
叶寻青不动声色道:“婶子,现在过了吃午饭的时候,晚饭也早了一点,我就不吃了。”
王秋梅慢悠悠地把馒头放下,左手揉着右手,欲言又止。
叶寻青说:“婶子有话直说,要是我能帮上忙,一定帮你。”
王秋梅满脸为难地说:“是有个事想请你帮帮忙。”
叶寻青觉得是和读书有关的事情,要不然,王秋梅也不会在学堂这里等他。
“秋梅婶子直说吧,我不是喜欢拐弯抹角的人。”叶寻青道。
王秋梅看了看他,说道:“是这样的,你这个学堂现在学生够了吗?”
她问的是废话,开学的时候叶红胜也在,学堂收了多少学生,叶红胜不可能不告诉她。
“满了。”叶寻青没有骗她,“一张桌子坐三个孩子都不够坐。”
村里人没事干尽研究生孩子去了吧?一家一个孩子基本不可能,都是三四个,多的五六个呢。
这家来一个,那家来两个,屋子就那么大,早就塞不下了。
还好这些孩子年纪小,又服管教,不然叶寻青得头疼好一会了。
王秋梅满脸为难,她当然知道孩子太多了,五十文钱,不到二斤肉的价格就能让孩子读几个月的书,放眼整个东南地区,估计都找不到了。
有这么大的便宜,傻子才不把孩子送过来。
村里很少有读书人,但凡有些文化水平的,都不会窝在这小山村里住着,早就搬到镇上去了。
自王秋梅记事起,见过的教书先生就杨书一个。
他们王家村很穷,别说教书先生了,认字的都没几个,村长都认不得几个字。
王秋梅兄弟,家里有两个男娃也适龄,但是他们是王家村的,而学堂是叶家村的,没有先生点头,王家村也不能把孩子送过来读书。
王秋梅的大哥找到了王秋梅和叶红胜,说是想把家里小孙子送过来读书,他们多给一倍铜板,可是叶红胜没答应,因为叶家村自己村的孩子都塞不下了,哪还有收外村的道理?
况且今天收了你,明天就要收人家,要是不收,人家心里不是不痛快吗?
王大哥气哼哼地走了,还说自己的妹妹和妹夫没良心,说是以后再也不要来往了。
王秋梅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她也想让侄子过来读书,但学堂不是她做主的,而叶红胜也不帮她,于是她只能走捷径来找叶寻青。
“哦,所以婶子是想让你哥哥家的两个孙子过来读书是吗?”叶寻青听她说完后,明白了她的意思。
“对对对。”王秋梅急道:“我大哥说了,可以多给钱的。”
叶寻青看着自己手上的纸,忽然问道:“你大哥家里有钱吗?”
王秋梅一愣,随后道:“有点小钱,虽不是富甲一方,可几百文钱还是能拿出来的。”
叶寻青露出一个狐狸笑容,“婶子,你知道什么是带资进组吗?”
王秋梅不懂,“什么带子金足?”
“这件事我和你大哥谈。”叶寻青摸摸自己并不存在的胡子,微笑道:“麻烦婶子替我引见。”
王家大哥不懂读书,但他尊重读书,愿意为读书买单,当场就答应带资上学。而他的“捐助”将为叶家村的孩子们带来一些新的草纸。
有一就有二,村民们听说了王家村孩子多交钱上学,也想把自己亲戚家孩子送过来,但都被叶寻青拒绝了。
“小叶先生,你这也太偏心眼了吧,怎么就收了他王家的孩子呢?我们家孩子不行吗?”一个村人不满道。
叶寻青十分硬气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