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兕跟裴炎拜别,进宫见了李治。
李治让陈青兕入座以后,便与之说起了吐蕃的事情。
“吐蕃方面出了一些变故,我们错漏了一人,导致了万般谋划,功亏一篑。”
陈青兕等李治将话说完,没等他说细节的时候,接话说道:“具体情况臣已经听子隆兄说了。”
李治一抬眼皮,轻轻疑问的“噢”了声。
陈青兕能够得李治如此信任器重,除了李治确实离不开陈青兕外,更深层次的是他深谙为官之道。
他能够做到在大事上不留破绽,不给他人背地里攻讦的机会。
武皇后一开始经验不足的时候,几次以为抓到陈青兕的破绽,想在李治这里给他上眼药,结果都是自讨苦吃。
裴炎这事可大可小,如果他装作不知道,听李治将吐蕃的情况重复跟他说一遍。
万一后面让李治知道此事,就算不说,心里也会不舒服的,在信任上就会出现小小的危机。
别看是一件小事,累积多了,那就不妙了。
尤其是李治还是一位小心眼的皇帝,对于不开心的事情,不会一笑而过。
陈青兕还是念着裴炎最早的提携之恩,说道:“吐蕃出了意外,子隆兄很是自责内疚,想法子弥补过错。他知臣是一个吐蕃通,在吐蕃的问题上很有研究,便想从臣这边知道失败的原因,便将此事告诉了臣。”
李治面上明显有着些许缓和,道:“爱卿既知详情,朕也不多费唇舌。对于现在的吐蕃,爱卿觉得,我们是否得重新重视起来?”
“当然!”陈青兕还真忽略了芒松芒赞这个吐蕃帝国的二代赞普。
作为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在历史上名声并不显赫,主要原因是他父亲死得比爷爷松赞干布还早,松赞干布三十三岁病故,可想而知他的孙子继任赞普的时候多大。
与他爷爷松赞干布跟父亲共日共赞一样,都是短命鬼,也是三十出头就死了。
总之芒松芒赞是噶尔东赞庇佑大的傀儡,噶尔东赞死后,他儿子赞悉若多布继续担任大论,大权依旧掌握在噶尔家族手上,直至他去世,依旧如此。
吐蕃的大权是赤玛洛协助自己的儿子赤都松赞从论钦陵手里夺回来的。
论钦陵军事方面的才能自不用说,可政治水平就比不上兄长赞悉若多布,被赤玛洛诛杀于青海。
芒松芒赞并没有留下过多的笔墨,反之赤玛洛大书特书。
现在看来这个芒松芒赞是真有能力,只是因为短命,能力给掩盖了。
赤玛洛能够振臂一呼,群臣响应,未必没有芒松芒赞暗中打下的根基。
现在因为噶尔家族的提前削弱,他也提前露出了属于自己的锋芒。
果然不可小觑任何一人。
陈青兕尽管不了解芒松芒赞,但从他能够宽恕噶尔东赞,反利用噶尔东赞来为自己控制大局这一手段来看,确实了不起。
“吐蕃已经连番失利,实力已经大损。尤其是他们的精锐具装骑兵,全军覆没,以道理讲是什么没有再战之力了,不会影响大局。但不能排除他们会赌上国运,与我们一战。”
他想了一想说道:“不,应该是一定会赌上国运与我们一战。除非我们解除对他们的制裁封锁……”
李治问道:“这话怎么说?”
陈青兕道:“经济民生不允许,高原上的各别物资确实很丰富,但因环境影响很难自给自足,他们需要贸易获取高原上没有的生活物资,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只有我们与大食国。我们不解除对他们的制裁封锁,大食国一定会以此胁迫吐蕃,逼着他们继续与我们为敌。所以臣估计,要不了多久,吐蕃的使者会再次申请进京,以吐蕃赞普的名义希望能够或者陛下谅解,将一切罪责归于他人,以求得到谅解,关系恢复如初。”
李治道:“真如此,想得真好。”
李治最大的毛病是心眼小记仇,但在很多时候心眼小记仇也是有好处的。
历史上吐蕃多次是想打打合合,又觊觎吐谷浑、西域、凉州陇右的富饶,又不舍得贸易的利润,占了便宜就想和谈,李治从来没有惯着,即便输了,大唐的不败金身给对方打破了,依旧不选择退缩,寻机找回场子。
李治是不会给吐蕃投机取巧的机会的。
陈青兕也道:“臣估计吐蕃八成是想趁此机会两面讨好,既得大食国的好处,因为大食国需要他们牵制我们一部分兵力。又想得我大唐的好处,趁着我们想要全力对付大食国这关键的时候。至于最终如何选择,是按兵不动,还是赌上国运下高原。决策权就掌握在他们手上了……”
李治最受不得威胁:“朕不信吐蕃,也不想赌吐蕃的心思。他想打便打,朕不怕多收拾一个。”
陈青兕也是这個想法,应道:“臣惭愧,左右为难,不及陛下果断。陛下既已决定,那臣便设法,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李治满意地点头,他已决定重用陈青兕直至战胜大食,便将之用金银名望供起来,非到必要时候不启用,也不在乎在此前多给他一点权力,道:“还是老规矩,对于吐蕃、大食方面的军事调度,无须向政事堂汇报,直接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