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第750章 十月的喜悦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0章 十月的喜悦(1 / 2)

十月

南锣鼓巷

阎解成、阎解放、刘光天一帮人兴高采烈的从天安门回来,全城内外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息,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歌声嘹亮,人们都在热烈庆祝这场的伟大胜利。

随着这场伟大的胜利,生活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个体户的出现和发展成为经济生活的亮点,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也活跃了市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这一年,京城的“个体户”没有营业执照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许多限制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开始逐步取消,而个体户主要分布在零售、餐饮、服务业等领域,其中以服务业的个体户数量最多。

与其他时期相比,1976年的个体户虽然创业门槛低,许多人通过个体经营实现了就业和脱贫,但是社会认可度不高,个体经营仍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批评,使得绝大多数人裹足不前,仍把当工人、进体制当做谋生的首选。

从南方回来的曹卫国正在院里做着木工活儿,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用心雕琢着生活的每一寸时光,他的两个儿子,曹平安和曹平易在旁边打下手,年龄不大倒也能帮上不少忙。

做木工活儿是曹卫国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也是他光明正大的来钱途径,因为高超的木工技术,曹卫国做的家具在这京城已经小有名气,不少人称赞曹卫国“匠心独具”,是当地的鲁班,只是这其中的“含金量”有多就不可而知了。

盛名之下,“木匠大师”曹卫国做出来的家具从来不愁卖,找他定做家具的人已经能从西直门排到东直门,而且还有多不胜数的人被拒之门外。

据说上到厅长、局长,下到厂长、科长、都以拥有曹大师的家具为荣,不少厂长为了买一件曹大师亲手打造的家具,不惜变卖传家宝,带着一家老小节衣缩食。

眼看着向曹卫国求购家具的人络绎不绝,曹卫国赚的盆满钵满,街坊四邻可是羡慕的眼睛发红,尤其是三大爷阎阜贵,经常缠着曹卫国,希望曹卫国能收小儿子阎解旷当徒弟,把这木匠手艺传给阎解旷。

可是曹卫国这门手艺太特殊,一般人可学不会也掌握不了。

首先你得会高超的木工技艺,其次你得是厅局级的木匠。

阎解旷聪明是聪明,但级别不够,学的再好也白搭。

就在曹卫国细心雕刻的时候,刘光福拎着一条鱼走进来:“卫国哥忙着呐,您说您,都是这么大的领导了,还在工作之余给人做饭、做木工活贴补家用,实在令我们这些无所事事的汗颜啊。”

曹卫国没好气道:“少耍贫嘴,你来我这儿干嘛?”

刘光福笑道:“嗨,我爸跟三大爷一起去钓鱼,运气不错钓上来几条,让我拿一条给您尝尝鲜。”

曹卫国:“我的钓鱼技术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你看看我那鱼缸,里面的鱼都快胖成猪了,你爸也是,和我客气什么,行了,鱼你拿回去,告诉二大爷,他的心意我领了。“

刘光福挠头道:“这不好吧,哪儿有把拿来的东西再拿回去的。”

曹卫国:“没什么不好的,咱们几十年的街坊邻居了,不用见外。”

刘光福拎着鱼有些为难,纠结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卫国哥,我工作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老刘家的鱼可不是白送的,刘海中让刘光福送鱼,那自然有他的目的。

自从李厂长下台,杨厂长官复原职后,刘海中也被免除小组长的职务,回到了车间继续做工人,因为以前有权时整的人太多,现在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刘光福下乡返城后,一直待业在家,后来干了临时工,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现在还吃家里喝家里,弄得刘海中着急上火,在厂里到处求人,到处吃闭门羹,挨了不少的奚落,实在没了办法,总不能看在亲儿子一直啃老,刘海中只得听从二大妈的建议,把主意打到了曹卫国身上,希望曹卫国能看在邻里的情分上搭把手。

可曹卫国是什么人?

他可不是傻柱!

你刘海中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还想让我帮忙?想得美?

曹卫国头抬也不抬的淡淡道:“还没有,你跟你爸说不要着急,现在返城的知青太多,排队的人比火车还长,我虽然大小是个干部,但也不能以权谋私,只能按照政策,按部就班的排队,如果他等不急了,可以再找找其他关系,光福,你有文化有见识,是下过乡的进步青年,你应该理解我的难处对吧?”

刘光福讪笑道:“理解,理解,卫国哥您是大领导,做什么都需要注意影响,我知道。”

曹卫国欣慰道:“光福,你成熟了。”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会儿,刘光福拎着鱼回到四合院,迎面碰到了穿着一身新衣服,得意洋洋的棒梗。

看到拎着鱼的刘光福,棒梗的眼中闪过一抹恨意。

想当初就是刘光福在他脖子上挂了双破鞋,推着他在街上丢人现眼。

这种奇耻大辱,棒梗刻骨铭心。

碰上了刘光福,想到两人的处境,棒梗笑嘻嘻的问:“刘光福你找到工作了吗?”

刘光福冷着脸:“还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