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甲米地行宫,楚王郑国辉沐浴过后,便信马由缰的来到凉亭内坐下,享受这片刻宁静。
看着后花园里姹紫嫣红绽放的花朵,嗅着扑鼻的芬芳,他感觉由身到心的惬意。
回到楚国本土有三周多时间了,楚王郑国辉一直忙碌的往来于沿海各府县和炮台之间,几乎是马不停蹄,督导全国上下的备战工作。
虽然敌人没有打过来,但备战工作不能停。
视察的情况不能说全满意,基本上七三开把,七成基本上满足了最低备战要求,三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已经下旨严令督改。
有几个府县的官员为此受到惩处,或是直接罢免,或是黜落降职,皆不轻恕。
尤其是甲米地知府贺之章,楚王郑国辉视察到该地区时;
发现本地府县没有组建地方民团,没有切实履行军政部关于《防范外敌入侵,城乡一体防御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建设项目,包括在桥梁,道路和城乡必经之处修建碉堡,设立岗哨等等,完全没有跟随内阁总理衙门部署的战备工作脚步。
见此情景
楚王郑国辉不由得大为震怒,他回到本土以后,视察数十个县府,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出离的情况,简直胆大包天。
当即问责甲米地知府贺之章,此人辩称;
“盖因体恤民情,臣私下认为;当勿使民众多服徭役,与民修养,善之德政也。”
“政府不应透支民力,徇一己之私。”
这番狡辩,楚王郑国辉气的当即下令;
黜落其贵族爵位,剥夺知府之职,以“蛊惑国人,邀买民心,意图谋逆,罪在不赦”的严重罪名,直接打入警政总署大狱。
甲米地府及周边各县官员纷纷落马,剥夺赏赐的贵族头衔和职位,以“知情不报,视为同谋”罪名,通通予以严惩。
这番大动作,直接将甲米地府和周边几個县官员清空,“甲米地府邀买民心”一案,成为楚国当下除了备战之外,最为轰动的官场地震。
政府上下官员为之一肃,皆感同身受。
楚王郑国辉的震怒有其原因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备战,这是当前全国军民的首要任务,一切都要为之让路。
无论英法联军会不会打到楚国本土,备战工作不能停,备战工作不能松懈,这也是对全国军民一次深刻的危机教育,意义非凡。
此人竟敢阳奉阴违,以“体恤民情”为由,拒不执行内阁总理衙门和军政部推行的备战政策,无论是不是腐儒观念作怪,其心可诛,其行为不可饶恕。
区区一介知府,轮到你“体恤民情”吗?
挤出资金来修建碉堡和防御墙,修建各种防御设施,那肯定要民众服徭役,大家齐心协力的动手建设才行。
这是为了保卫家园,为了保卫当地民众人身和财产不受英法联军虎狼侵犯。
是为了贯彻楚王“500万民众500万兵”的铁血誓言,“举国皆兵,概莫能外”,“当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不可否认
楚王郑国辉这番大动干戈的全民备战运动的背后,借着外敌入侵的巨大压力,蕴含着凝聚华夏民族意识,凝聚王国归属感,实现全民危机教育的打算。
这会将一盘散沙的华人移民国家,凝聚成一个无可撼动的整体,凝聚成一个铁拳。
同时向驻楚国的外国使节,发出绝不屈服的明确信号。
相信这样的清晰信号,英法以及其他欧美各国的外交使节都会迅速的传递回国内上层,供决策参考之用。
哪怕现在不可能吓退英法联军,那么在进攻屡屡受挫后,英法两国高层在权衡得失时,势必会考虑到这一点。
继续死磕下去,何时是个头?
英法两国能够继续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多少战争费用,承受多大的伤亡?
战争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若然武力无法征服,何不尝试亲善手段或者拉拢呢?
最后一点
就是楚王郑国辉渴盼,并且极力促成的结果,他不会允许任何人干扰到这一终极目标,打着“与民修养”的旗号也不行,必须严惩不贷。
事情的奥妙就在于
楚王郑国辉和楚国政府方面不能主动提出“亲善和解”政策,那就弱了势头,自己这一方先泄了气,断断不可行。
而是要通过全民备战和铁血抗争,让英法两个世界列强意识到;
征服这个区区的南洋小国,可能将付出难以承受的重大代价。
由此,转变高高在上的霸凌态度。
转而放低姿态,主动与楚国商谈,如此这般,才能将战争中争取到的权益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和平。
若是通过这样的一场战争
楚国治下的华人,能够得到英法两强的认可,能够得到适当的尊重,能够在全世界英法殖民地的范围内得到公平公正的公民待遇,人身安全和财产能够得到领事保护,能够挺起腰杆做生意,那么付出再多的牺牲也值得。
尊严是无价的,想要让英法两强和欧洲人看得起,得到对方的尊重,首先自身的实力要够硬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