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华和王海娟看着完全是两类型的人。
杨义华看着人模人样的,下乡后整天不干正事,就知道争当积极分子,今天想批斗这个,明天想批斗那个。
还想在山水村选出地主、富农什么来批斗。
山水村的人都是战乱时逃过来的,大家以前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到这儿后一直靠打猎为生,也没少协助抗联战士打鬼子。
解放后,大家按政府要求开荒种地,地都是政府分的,哪来的地主富农啊。
杨义华闹事就算了,还不好好上工,还连累别人。
自己推荐自己为知青队长,天天上思想课,每天拉人家成分有问题的知青出来批斗。
上工前思想教育,下工后思想教育,吃饭前忆苦思甜!
晚上不让人睡觉,让大伙站外面喂蚊子,早上天不亮又被他喊起来,听他讲那些大家都能倒背如流的话!
大家刚来都不太适应,累得连个人卫生都没力气收拾,他还占了大家太多休息时间。
不管是当地人还是知青,家庭成分有没有问题的,都对杨义华这行人的做法挺反感的。
所以杨义华和他那一路的人,时不时就被人套麻袋打得鼻青脸肿的,有一次还集体被扔进粪坑呢。
后来村里直接断了他们的粮食,这才消停了些,毕竟肚子都填不饱,哪还有力气闹事啊。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杨义华就和赵贵琴好上了!
两人还是在钻小树林的时候被大家抓到的,没办法才结了婚。
当初杨义华回城后又来接走赵贵琴,大家还觉得人挺不错的,回城了还能回来把媳妇孩子接走,这还真的难得。
现在才知道是得了村长家的好处才把人接走的。
现在才发现杨义华王海娟两人和何军伟内心都是一路人,只是王海娟更能拿捏人家的心而已。
有了这三人的对比,刘远达和林少阳的人缘一下子就变好了!
大家都感谢他们当初看不上乡下姑娘的之恩呢。
这要是真结了婚,出了什么事,或者他们发达了,再来个抛妻弃子,那受罪的不还是自家姑娘吗!
之前还有想打女知青主意的人家,现在都打退堂鼓了,这知青可不是他们能消受得起的!
赵村长家都人财两空,更何况他们都不知道。
这些知青都不知道,大家现在有空就和村里人去山上挖药材,采蘑菇,每天就去吃赵家的瓜。
村里那些人一开始还不想告诉他们呢,倒也不是为了替赵家隐瞒,主要还是记恨女知青之前不理他们,有瓜吃也不分给他们。
不过江艳秋有金手指,学了一年认识的草药可不少,去年就踩点了很多有光圈的地方。
江艳秋他们每次去都收获满满,看看村里人眼红啊,一来二去村里的人就跟着他们走了。
有收获大家说话也都不背着他们,不用问就有人替问了。
几个女知青只要安静地在她们旁边吃瓜就行了。
当然了,这里的知青就只有江艳秋、赵兰兰、许妍,还有新加入的田蜜!
不过真正为了钱去采山货挖药材的就只有赵兰兰,其他的都不怎么不缺钱。
今年开始,田蜜就跟着大家一起上山采山货,采到的山货都拿去卖钱了!
主要是没事时在知青点太无聊了,姐妹两人经常大眼瞪小眼的。
自从那事后,没找出是谁给顾清时下的药,姐妹两人相互猜疑,都怀疑对方。
现在两人表面关系不错,但面和心不和,要不是为了抱团取暖和怕人笑话,姐妹两人估计都能闹起来。
田蜜休息时间就加入采山货的队伍中,不过也是个爱听八卦的。
和许妍两人经常只顾着八卦,有时一天一点收获都没有。
也不是他们什么都没采,主要是忙听八卦了,不记得放在谁的那里去了!
田橙还是和以前一样,除了上工就不愿意出门。
新来的四个新知青,高峰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主儿,更别提上山了。
至于徐跃飞和乔梁,两人不打不相识,现在成了好朋友,而且已经走上投机倒把的道路啦,只要不用上工就往公社跑。
至于周倩茹,平时只和林少阳、顾清时一起,平时都不和女知青玩的。
人家喜欢的都是舞刀弄枪,讨论的书都是江艳秋他们没接触过的。
他们讨论的书可不是公开出版的,只有供高级干部出入的内部书店才有!
据说是供高干们“学习批判”用的,书的封面要么是灰色的,要么是黄色的,没有任何装饰,所以就叫“黄皮书”“灰皮书”。
这种书在帝都干部子弟圈可流行了,不过像江艳秋这样的“学渣”可没看过。
女知青这边呢,连田家姐妹都没看过,其他人有的人更是连“黄皮书”和“灰皮书”听都没听过,自然接不上她们的话咯。
当然了,三位穿越者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他们讨论的书,就连许妍应该也看过,不过都选择装作没看过。
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周倩如,天天把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