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这个街口的一幕并非个例。
整个丹华城,乃至城外直属于华府的农庄,都在上演同样的景象。
有人打了退堂鼓,有人选择试一试。
选择试一试的人其实不少,一来农闲时无事,总不能闲着歇着,二来生活压力确实大,夏天不努力,冬天做农奴的道理大家都懂。
而更多的农奴,却没有选择的权力。
主家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
也因此,短短时间之内,常世就拉出了整整一万人的队伍。
华府,书房中。
随着常世签下政令,巨量钱粮被洒出,一万的劳动力被分散向丹华领各地。
有去河边淘沙的,有去山中采石的,有伐木的,有挖矿的。
还有五百个脱产军人。
而更多的人口,却去往了华夏村及华夏村附近的西河镇。
华夏村不用多说,多少劳力都能给你消化喽。
而西河镇则是夏林与常世规划的副工业区。
那边有个比华夏村更好一些,勉强能用的现成内河港口。
今后华夏村的货物往来,基本就要靠西河镇了。
与此同时,西河镇已经搭建起了大量的砖窑、简陋的炼钢炉等等,在此地消化掉进口来的矿石,也省得增加运输环节的负担。
多提一嘴,西河大夫死在了华府宴上,数日后全家食物中毒,毙亡。常世收回了西河大夫的封地,眼下那里乃是华府直属封地。
书房中,华子青看着姐夫签署条条政令,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直到常世结束了忙碌,华子青这才开口。
“姐夫,这么做那地怎么办?”
常世眉头一挑:“地?”
“没人种地了啊!”
常世:“还能抽出三五千人种地啊,怎么说没人呢?”
华子青急道:“三五千人那也不够啊。”
说着坐在常世身边,扒拉起手指头。
“我算过了,一个农奴的种地产出,大概能养活自己加一妻一儿,地再大一些,妻儿也下地,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用以缴纳赋税。”
“姐夫你一次性抽调了这么多人,丹华领的地怎么办?华府的税怎么收?人们要是吃不饱饭,闹起了来又怎么办?”
常世认真倾听,直到华子青说完,忽地朗声一笑:“子青你确实聪慧,都无师自通了供养比例的问题了。”
华子青一脸懵:“供养比例?”
常世笑着点头:“专业的说法不叫这个,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比例。”
“这个概念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农夫能养活多少脱产人口。”
华子青又懵了:“脱产人口?”
“你,我,军队,商人。所有不种地的人,都可叫做脱产人口。”
华子青若有所思,常世则继续道:“按照你的观察结果,原本的丹华领供养比例并不高,大概只在1:1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农夫只能养活除自己外的一个脱产人口。”
“这是制约国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吃饭,是人的头等大事。
填不饱肚子,一切就无从谈起。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不可能让多数人被捆绑在土地上,因为种地的人多了,做其他事情的人就少了。
念至此,常世一叹:“华夏村正在进行工业化改革,丹华领也需要基建,这里面所需要的人口难以计量。对丹华领的军事改革也该提前进行,脱产的专职军队必不可少。”
“但以上两项能否成功,从根本上讲还是这个供养比例的问题。”
“饭都吃不饱,地都没人种,还谈什么脱产呢?”
常世的话,华子青能理解个大概。
她思考许久,忽然笑道。
“看样子姐夫是有办法的。”
常世点头:“当然有办法。”
“工业革命的前提,是农业革命。所谓的农业革命,即是种子技术与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