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舒登上驴车后,阿大便熟练地驾车继续前行,朝着下一个村落进发。这个村落名为阳家村,位于柳县的最北端。
与其他村落不同的是,那条横穿扬州的大江并没有流经阳家村。因此,村子里的日常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村口的那口井,而农田的灌溉则依靠距离村庄两里外的一条小河。然而,这条小河的河水较为浑浊,并不适宜直接饮用。
当驴车缓缓驶向阳家村的村口时,眼前的景象与之前的黄家村截然不同。在黄家村,村口有一棵大树,成为了人们聚集乘凉、闲聊的标志性场所;而在阳家村,村口的标志却是那口水井。
村民们来来往往,忙碌地挑水。此外,还有一些村民专门守在井边,以防有人不慎掉入井中。尤其是当妇女们前来打水时,他们还会热心地帮忙,确保她们能够顺利将水打回家。
唐文舒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他发现这口井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方式:先将水桶扔进井底,然后通过绞木将装满水的桶拉上来。如此一来,满满一桶清凉的井水便成功打取出来了。
这口井可真够深的呀!等了老半天,水桶才慢悠悠地被提了上来。唐文舒心中暗暗惊叹,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竟然能够打出如此深邃的水井来。
而在妇人们聚集的地方,往往都是八卦的发源地。因为汲水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所以妇人们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打水。她们一边排队,一边闲聊着各种八卦,话题无非就是东家的长短和西家的是非。
当看到唐文舒等人站在井边时,妇人们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八卦,反而继续谈论着他们。仿佛闲谈已经成为了她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时,一名衙役小心翼翼地走近唐文舒,低声问道:“小公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去找村长呢?”
然而,唐文舒却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没关系,先听听这些八卦吧。”她心里想着,或许可以从这些妇人的闲谈中了解到一些关于当地百姓生活的情况。毕竟,有时候最真实的信息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看似琐碎的话语之中。
“哎,你们听说了吗?昨日阳老四将二丫给卖了。”一名妇女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和不满。
“啊,这天杀的,一点小灾就卖儿卖女!”另一个妇女气愤地对着地上啐了一口,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啊呸!”
“今年虫灾就是他说出来的,明明五月还好好的,偏他说有虫灾,结果呢?入夏虫子就泛滥了,吃了好些庄稼!这可倒好,让我们这些庄稼人怎么活啊!”一个中年男子皱着眉头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和抱怨。
“可不是嘛,谁家不是抠抠索索的过着,偏他诅咒明年收成又不好,要我说,他就该被逐出村子。”另一名妇女接过话头,她的声音充满了对阳老四的厌恶与指责。
“是啊,是啊,这种人就不该留在村子里,整天妖言惑众的,给大家带来这么多麻烦!”众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一时间,人群中议论纷纷,大家对阳老四的行为表示愤慨和谴责。有的人甚至提出要将阳老四赶出村子,以免他再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不幸和灾难。
而另有一些和阳老四关系好的人家,则认为阳老四或许说的是对的,是上天的示警。大家就明年收成的事议论了起来。
此时,唐文舒走过来,礼貌地打断了她们的谈话:“打扰一下,请问那位阳老四为何会说明年收成的问题,当时他是如何说的。”唐文舒好奇地问道,试图了解更多关于阳老四言论的背景和原因。
那名妇人看着唐文舒身后的衙役,心中有些畏惧,但看到打水人也对唐文舒毕恭毕敬的,便放下心来回答道:“他说明年会有蝗虫。”她的表情显得有些担忧,仿佛对未来的农业收成感到不安。
“蝗虫!这也是他一个农夫能乱说的?小心被衙役听到了抓了关起来。”有人说道。
“是啊,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呢。”另一个人附和道。
那名妇人看了看唐文舒身后的衙役,一时觉得害怕起来,不敢多说,只说自己不知道,也不排队了,提着空桶匆匆赶回家了。
“小公子,要去找那位阳老四吗?还是找村长问话?”一名衙役问道。
“是的,先问看阳老四情况,农民的收成是大事。”唐文舒说道,赵国是农业大国,扬州又是农业重地,要是扬州的收成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赵国的,到时候太子姐姐又会很忙很忙,她也想为她减轻一些负担。
唐文舒带着两名衙役来到阳老四家门前,敲了敲门,门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呀?”
“我们是衙门里来了解情况的,麻烦开一下门。”一名衙役回答道。
过了一会儿,门打开了一条缝,一个两鬓斑白的中老年男人探出头来,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有什么事?”
“老人家,您就是阳老四吧?听说您前猜测有蝗虫?”唐文舒上前一步,温和地问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