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油伞
以当今陛下的身子状况,就凭着一口吊着,随时要准备国丧。再然后就是新皇登基,安稳朝局。
这种时候,要晋王这个储君离开长安,不是徒增波折吗。若陛下驾崩,晋王没能及时从越地赶回来,难保就近的藩王不会蠢蠢欲动。岂不要生乱子了……
椒房殿和郑氏,到底是怎么想的。
“此事当真?”
郑明珠追问。
思绣点点头:“倒是有几位与郑氏亲厚的老臣提出异议,皆被太尉大人驳了回去。”
“加之现在越地匪患刚平,四皇子又的确疏于郡国政务,派晋王殿下跟随协助,倒也能堵住悠悠之口。”
郑明珠反复琢磨这话,说道:“此事是郑氏的主张?”思绣点点头。
前几个月皇后询问晋王,是否有意出长安。现在又要将储君远远地推出去,莫不是对晋王不满,有易储的意思。
如今在长安的,晋王、四皇子还有赵采女的幼子。萧姜已封越王,不日前往封地。
立幼子太过冒险,会引起内乱。
难不成还有旁的选择。
郑明珠静不下心,倒了一杯冷茶饮尽。
“姑娘别担心,随行的侍卫皆是个中翘楚,必能保晋王殿下安然无虞。”“若只有外敌,倒不用担心了。”
思来想去,郑明珠还是决定去一趟椒房殿,探探皇后的口风。近日皇后终日忙碌,心情不佳。
郑明珠跪在外殿,低声啜泣,她克制着声音,不令哭声传到内殿去。却恰好能让守在殿门口的流钥心烦不已。
一刻钟后,流钥终于禁不住耳旁的嗡嗡,转身进入内殿回禀。不多时,流钥出来扶起她:“大姑娘快别哭了,娘娘宣您进去,不能这样面见娘娘不是。”
郑明珠擦拭眼泪,进入内殿。
画屏后的女子见她进来,叹了口气:“又怎么了?”“这么大个人了,还整日哭哭啼啼的,日后让本宫怎么放心将凤印交到你手中。”
闻言,郑明珠哭嚷声又大了些:“姑母,听说晋王殿下要去越地,那岂不是要离开长安几个月?”
“我…我……”
“越地又是匪乱横行的地方,殿下若是受伤了可怎么好。”话罢,郑明珠用袖口遮挡眼睛,原地哭闹起来。“姑母,能不能让晋王殿下留在长安。”
“我不要晋王殿下离开。”
皇后拍案,冷喝:“闹够了吗!”
郑明珠不吭声了,殿内寂静无比。
半响,她小声开口:“姑母,我错了。”
“我只是太担心晋王殿下了。”
从蜀中回来后,她与晋王交好已不是秘密,皇后知道也默许。“晋王去越地协助四皇子处理郡国政务,这是前朝之事。又怎能因你一己之私,耽搁军国大事。”
皇后语气冷淡。
看来此事是敲定了。
郑明珠无法,只得退而求次:“姑母,越地山高路远。途中不知多辛苦,便让我跟着晋王殿下身边,照顾一二吧。”郑明珠若真是个能伺候人的主,皇后就信了这话。“珠儿,莫要胡闹。”
郑明珠思量片刻,又接着道:“姑母,您有所不知。”“晋王一向待二妹亲厚,胜过于我。如今好容易与我亲近了些,这一去几月,岂不要把我忘了。”
话罢,她又抹起眼泪。
流钥打量着跪在地上的郑明珠,限中闪过一丝轻蔑。这样心无城府的人,如何能稳坐中宫呢。
“好了,你先回去。”
……是,姑母。”
第二日,萧玉殊自宫外来信。
郑明珠展信看了好一会,才拿到烛台旁。薄纸悬在火焰顶,终究没舍得烧掉。
报喜不报忧的内容,剩下尽是问候她的。
萧玉殊在长安无根基,就连能出主意的幕僚谋士也没有。这次去百越,说不准又是郑家在盘算什么。
就算没想着伤害萧玉殊,也将他算计进去,没有任何利处。让她如何安心呢。
接下来的几天,郑明珠日日去椒房殿哭诉,一跪便是大半日。可皇后始终不松口。
看着冷凉的砖地,郑明珠毫不犹豫地跪了下去。来之前,她刻意在膝前多绑了几层棉垫。
椒房殿的宫人见她来此,习以为常,并未投来太多注目,自顾做自己的差事。
忽而,身后传来女子声音:
“大姐姐,天寒地冻,何苦要跪在这呢?”郑兰停在她身侧,低声劝阻。
见郑明珠不答,她便转身进入殿内。
郑兰将手中的糕饼食盒交给宫人后,恭恭敬敬向皇后请安。而后,她看向殿外方向:“姑母,大姐姐也跪了几日了,再这样下去怕要得风寒了。”
“哪里是本宫让她跪在那的,是她自己不懂事,吵闹着要跟随晋王去越地。”
皇后笑着道,“还是你懂事些,知道分寸。”“只是,珠儿流落在乌孙多年,是郑家亏欠了她。她也是个高傲性子,从不愿屈居人下的。”
“日后宫闱之事,还要靠你多多辅佐她。”言外之意,无论郑明珠再蠢笨任性,这后位都轮不到郑兰。三两句话,便把矛头横在这两姐妹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