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站端> 第十章 轱辘村战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轱辘村战斗(1 / 1)

南乡村有一个少年叫宋福海,十四五岁的样子,两道浓眉,圆圆的脸蛋呈古铜色,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因家境贫寒,宋福海便报名参加了藁城县大队,在战士里面好几个年龄相仿的少年,别看是孩子,可一个个精神抖搂,机警灵活。

宋福海在战斗中,他抡起棍子劈下去如快刀斩乱麻,只要挨上非死即伤。在邻村阻击战中,宋福海就让一个鬼子脑浆迸裂,另一个鬼子腰斩而亡,他现在手里用的那杆三八大盖就是那次作战时自己缴获的战利品。

做为一名侦查员,宋福海每次执行任务,胆大心细,一次次弄到确切情报后,方可放心。

就在宋福海离身之际,孰料,外面一个站岗的鬼子发现了他并用刺刀向他挑来。宋福海一个兔子蹬鹰的拳脚,将这个鬼子踢得“哇啦”一声,手里的长枪飞了出去。屋里的鬼子听出了动静,便倾巢而动。

后面的鬼子开着汽车紧紧跟踪,只是不消一刻钟工夫,宋福海的影踪早已皆无。害的鬼子兵如同木头般呆立起来。

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河北藁城县,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藁城县大队迫不得已来到晋县与日寇展开了游击战。

当时,藁城县有三个中队,一二中队战斗力强。一中队队长由耿际海兼任,指导员是邓宪章;二中队队长是英勇善战的王贵忠。秦良臻决定亲自带两个中队去晋县执行任务。耿际海坚决请战要求带队前往执行作战。秦良臻考虑到耿际海刚升任副大队长,还没有独立指挥过县大队整体作战,为了锻炼提高他的指挥作战能力,就同意让他带队。出发前,秦良臻一再嘱咐耿际海:“晋县敌情复杂,要时刻提高警惕,驻防要选择群众基础好的堡垒村,要机智灵活,不要死打硬拼,要与警备旅密切配合,遇事要多和邓宪章、王贵忠商量。”耿际海说:“你的话我记住了,你就放心吧!”

这次,他恰好赶上县大队到晋县执行战斗任务,有二中队参战,他做为二中队指导员,更有理由要求上前线参加战斗。

这名指导员坚决要去:“报告大队长,我的伤已经好了,行军打仗没有问题。”

随后,耿际海与秦良臻握别后带队出发。

根据县大队指示,宋福海所在的连奉命驻扎在晋县宿城(今叫宿生)村,以便阻止日本小鬼子南侵。为了不惊扰村里的老百姓,这个连就在村外休整待命,并布置了岗哨。

耿际海赶紧召集队伍,给战士们布置好作战任务。然后,耿际海带领部队埋伏了起来。县大队中队躲在一堵墙后面,墙上已经凿开了不少射击孔。

透过射击孔,宋福海看见鬼子大摇大摆从眼前走过去。向附近一个村子叫轱辘村(又叫新风)开去。战士们都心急火燎似的手心里都出汗了,就等队长下达攻击的命令。县副大队长耿际海屏住呼吸瞪大虎眼看着后面。

耿际海一挥手,大声地吼道:“打!”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了愤怒的子弹。轰轰轰,轰轰轰,手榴弹在敌群里炸开了花。直炸的小鬼子们哭爹喊娘,血肉横飞。待到作战部队从四面八方包抄着追击过来时,溃败的敌人吓得鬼哭狼嚎,落花流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