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霸王!> 第3章 一州十一郡一百一十九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一州十一郡一百一十九县(3 / 3)

子,专司为其家放羊。

至于豪强家子弟在做什么?

那自是不用说,是在学校里面学习,习文尚武。豪强之家,一户子弟数十人都在宗族的学堂里面学习。

而且不仅仅是豪强之家,如今海内渐平,民生渐富,官府一大要务便是兴办学校,推广文教。

稍微有余力的平民之家,父母也会送孩子前往读书识字。

对教育的重视这方面,并不止于民人观念,更在于官府官吏。推广文教并非是一句空谈,官府长吏、三老、士绅等都会教谕百姓,劝其将孩子送往学校。

没有哪个父母,就希望孩子一辈子都待在地里,以种田为生。

各地豪强都把子弟送去学校,强迫子弟读书,百姓也是看在眼中的。

如今家中有了积粮,他们自然也是愿意孩子在闲暇之余去学校里面学习文字,练习武艺。

如今的学校,或者说自古以来的学校,都并非是完全脱产的。在农忙之际,会给学生放农假,让其去田里帮忙生产。

哪怕天朝建立之后,这个假期都还长期存在。直到高度工业化之后,这种假期才逐渐从学校里面消失。

父母肯定是都期望孩子成才成器,所以有余力的家庭一般都会接受长吏及乡老的劝诫。

而民间之所以这么多家庭仓廪丰登,甚至已经逐渐有余力供子弟去学校,自然也不完全是因为这一年的丰收之故。

其实丹阳、会稽民间一直不缺粮食,之前两年的时间,只是官府没有在这两郡征收赋税,所以导致这两个郡看起来素来积贫,无以助力于诸侯霸业。

但是民间百姓这几年一直是在开垦生产的,尤其会稽郡,在虞翻的治理下,这几年甚至连叛乱都没有发生,百姓只要在经营良田,就一定有收获,足以让粮仓逐渐堆满。

所以民间的民生并不饥馑,甚至有了富余。

百姓一边将过去积蓄的椹干、豆干等拿出来丰殖六畜、一边新建粮仓、刍场,还是有大量的粮食富余,便出售给官府和商人。

这导致来自丹阳、吴郡、会稽三地的粮草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源源不断的被商贾、粮贩等运送到了淮南、豫章一带。

所以孙策治下各地,饥馑的情况大为改善,三吴之地粮食的充裕,使得各郡都没有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况。灾民、难民甚至流民都得到了安置。

这其中仅吴县一地,便向外售粮两百余万石。若非运输不便,东南向北方输赋六七百万石的盛景,绝对可以提前出现。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