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389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3 / 7)

全推行下去了,去年皇帝还想把大学纳入义务教育里去,变成十六年义务教育,却被朝堂上下驳斥回来。

何为义务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礼懂事罢了,若逼着孩子们上大学,朝廷能给分配工作吗?能保证不失业吗?

既然无法保证,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多读几年书呢?

皇帝您希望民间多元化发展。

那为什么要逼着孩子们走一条路呢?

学习,不是未来从业的唯一路径啊,去工厂打螺丝,跟你学会高数有关系吗?

读书是为了明礼,既然已经明礼了,何必苛求读十年书还是读二十年书呢?难道中枢还能强迫人读一辈子书本吗?

这话让皇帝思索了很久。

然后就开始了教育改革,把书本往实用性改革,把烹饪、打扫家务、口才、歌舞等全部纳入教育中去。

又重新修订了课本,往实用性发展。

弄得朝臣是既无语又好笑,本想阻拦皇帝继续搞义务教育,却不想,皇帝弄出教育改革。

不过也不是坏事,增加一些选修科目,给孩子们增加兴趣爱好,也是好事。

大明孩子是很忙的,从小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课外班都要报,每天学到半夜,天天跟书山题海作斗争。

以前不是这样的,但皇帝喜欢读书啊,喜欢学习啊。

天天变着法似的往书本里面增加东西,导致孩子们是越学越多,越学越乱。

景泰五十年时,民间就有学者喊出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的声音。

中枢非但没减,还增加了光学、电学、电磁学等新课程,编入物理教材里面,小学生也要学物理。

还喊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

每一年,中枢都会革新教材,题是越来越深,考合格是越来越难,孩子们玩乐的童年时光是越来越少。

整个大明上下都很忙碌。

父母们为了钱在奔波,孩子们为了学分在奔波。

景泰六十年时,中枢官员都觉得应该保护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提出保护孩子视力的口号,希望皇帝能够重视孩子的童年。

皇帝提出,做两次眼保健操。

一节课改为四十分钟,中间休息十五分钟,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两天一节体育课。

大明是学分制。

正常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也不用参加应试考试。

结果,学分制比考试制还累。

因为中枢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学分的给予是严格控制的,一旦老师乱发学分,或者收礼发学分,轻者辞退,重者流放北方,还实行连坐。

从法律规定之后,就没有老师被辞退,全部被刺字流放,而知情不报的人,同罪。

流放罪当中,最严厉的就是刺字流放,脸上会刻下你犯的罪,一辈子都别想洗刷清白。

若是一般的流放,到了当地还是正常百姓,照样活着,无非换个地方罢了;刺字流放就不一样了,这种污点,会传两代人,儿子都抬不起头来。

重处一批后,后面的老师可不敢随便发学分,几十年已经发展成体制。

这就导致了,学分制比考试制还累。

学生要是完不成作业,和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就一定得不到学分,学生们只能玩命去学习。

中枢倒是不担心民间缺老师。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民间共有义务教育阶段老师数额约五百万人,活跃在机构中的老师,约有二百万人,公办老师在二百万人,民办学校老师一百万人。

而且,这个数据是递增的。

看师范大学的报考学生数量就知道,小初高老师根本就不稀缺。

华夏社会,本就非常尊重老师。

从古至今,老师和医生,社会态度截然不同,老师那是最尊敬的人,医生呢,下九流。

大明老师也不是什么人能干的。

首先要经过品德考试,经过品德考试的人,才有资格做老师。

那么,如果老师犯罪,在整体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都不用朝廷罚,老师自己都会去死。

同样的,老师不止社会地位高,薪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老师的薪资,明显高于吏员,高于国企工程师,高于私企职员。

当老师,是社会上最体面的工作之一。

所以,法律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师德,是最重视的一条。

学校里的学分,看似是控制在老师手里,其实是控制在朝廷手里,朝廷只要收紧政策,学分就会落到实处。

学生们叫苦连天,谁也没个快乐的童年。

之前中枢也讨论过快乐教育。

普遍认为,快乐教育只会把人养成废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才是华夏人的信条。

从小就得吃苦。

朝中官员,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上来的人才,小时候不吃苦,就是吃苦一辈子。

所以,皇帝不断给孩子们增加学业,朝臣们是支持的。

可架不住皇帝是年年增加啊,民间孩子的家长都叫苦连天,甚至景泰五十七年,诞生了第一个初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疯了的新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