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我在故宫混编制的日子> 被套上紧箍咒的橘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被套上紧箍咒的橘喵(1 / 3)

就见两只编号相连的瓷盏,冰清玉润,完好无缺。

等等,有一只瓷盏,似乎不太一样。

就见这只瓷盏的盏边,似乎镶嵌了一粒花钉,看着如豆丁大小,却显得素净的瓷盏,多了一丝明媚之色。

“大北用祖传的锔瓷手艺修复了瓷碗,”就听老院长感叹:“啊,我一直认为,锔瓷应该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这些瓷器可谓国宝,快要消失的民间手艺,才是真正应该被继承的东西。”

所谓的锔瓷,即为瓷器修复,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专门的工具——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补完善的过程。

过去,瓷器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较为珍贵的日用品,打碎了就很可惜,相比于再花钱买新的,老百姓更愿意让锔瓷匠人修修补补。

因而促成了锔瓷行业的兴起。

锔瓷又分为粗活和细活,粗活就是铁钉修补,粗糙单一;细活是为了王公贵族服务的,所用的金刚钻小巧精致,镶嵌的锔钉有金银、豆米、素砂等等,其目的也不仅仅在于将瓷器修补完善,而是更注重添加新的风格,更具美感。

众人被杨大北精湛的手艺折服,纷纷发出赞叹。

可杨大北却摇摇头,回忆起自己为什么会学这门手艺:“小时候,家门口经常有个老头儿,挑着个柳木箱子走街串巷。”

喊着凄凉的老调。

“锔盆,锔碗,锔大缸——”

可是喊了几天,几十天,也没有等来别人的招呼。

时代在改变。

瓷器碎了,就买新的。

老旧碎裂的瓷器,就被扫地出门了。

孤独的匠人们,没有办法再守护自己的手艺。

“新的行业在兴起,旧的行业在落幕,”杨大北叹了口气:“被历史淘汰。”

“谁说的?”就听白大褂路德清反驳道:“锔瓷这门手艺,哪里淘汰了?这不就,应用在了文物修补中吗?要是没有大北叔您的手艺,这青花茶盏,又怎么能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呢?”

众人一愣。

连老院长肩膀上的橘喵都瞪着圆圆的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说话的人。

搞什么搞什么。

这话从海龟嘴里说出来,怎么辣么奇怪呢。

某人不是很嫌弃传统手艺吗?

不是连个胶水,都要用德国进口的吗?

看着众人疑惑的神色,路德清脸色一红,清清嗓子。

“我就是觉得,锔瓷这门手艺很有可取之处,就拿这个茶盏来说,经过锔瓷之后,几乎恢复如初,原本的裂隙甚至完全看不出来了……”

肉眼真的看不出来。

好像从来没打破似的。

路德清甚至拿着高倍放大镜看了一下午。

这是他在卢浮宫实习的时候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欧洲博物馆,对瓷器的修复技术,也不过就是蛋清裹着白磁粉——

被故宫戏称为,蛋白、粉。

虽然也算牢固,但却无法抹除裂纹。

肉眼,一定看得到一条形似细细浅浅、形似蜈蚣的裂痕。

而中国的锔瓷技术,不仅能做到恢复器型,消除裂痕,甚至能做到清水装碗,一滴不漏的地步。

马丁宁小姐姐哼了一声:“瓷器本就是中国发源,只有中国本土才具有修补瓷器的真正技术。”

舶来品就一定好吗?

外国的技术,就一定先进吗?

老院长不由得哈哈笑道:“在瓷器修补这一行当,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称自己世界领先,这个不用谦虚。”

还有不少国外的博物馆,将破损的瓷器专门送到故宫来修呢。

……

对所有心存保护、热爱文物的人来说,能看着破损的文物恢复原样,就是最欣慰的事情了。

包括刘威。

看到瓷盏修复如初,他感觉,自己那颗泡在愧疚盐水中、伤痕累累的心,终于重新跃动起来了。

“故宫的文物,说金贵都金贵。可再金贵,却金贵不过人心。”

老院长如是说。

……

大家都要散了,马丁宁小姐姐和路德清还在争论锔瓷的起源。

“锔瓷技术最起码起源于宋朝,《清明上河图》里就有一处关于锔匠的画面……”

正要跟着老院长一起去老头乐的橘喵顿住了脚步。

《清明上河图》?

……

那天在库房看到的那一幕,还未能从橘喵的脑海中略过。

丁鹏记得,本该是画部第一的《清明上河图》,却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光芒。

黯淡地有如国家宝藏中的异类。

到底为什么?

……

被老院长抱在怀里的丁鹏没有看到,老院长顺手拿起了一样东西。

“这个好不好用呢?”

“试试吧。”

正在冥思苦想的丁鹏就感到自己毛绒绒的脑袋仿佛被什么东西箍住了。

“喵?”

干什么呀?

难道要给本喵上紧箍咒?

喵不要哇!

喵可没有大闹天宫,喵是多么的安分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