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道:“放心罢,我心里有数,前几日不过偶然凉着了些,又不是什么大症候,渥了一回汗就好了。”
比起监狱里那些无人探问的女犯人,她已经是十分有福了,巧姐与平儿一直不曾放弃她,还有刘姥姥,也从没有忘记过她,时常过来探望,送衣裳送吃食,还有贾芸小红也经常帮忙打点,她虽在监牢,但日子比别的犯人好过了许多。
叙了一回旧,黛玉便叫鸳鸯把带来的东西给凤姐,两床被褥与衣裳都是丫头们连夜改的,外头的料子都是不起眼的粗布,其实内里用的都是上好的棉花与细棉布,看着既不打眼又实用。
紫鹃也将两个食盒提了上来,打开与凤姐道:“这个盒子里面都是些耐放的糕饼点心,奶奶若是饿了便吃一块垫一垫,另一个是今儿才做的几个热菜,奶奶一会趁热吃了。”
此外还有几瓶丸药,祛风散寒的,伤寒腹泻的都有,以备不时之需。
狱中不方便熬药,丸药更方便些。
巧姐与平儿也带的是衣裳与吃食,小红则带了一篮子新鲜瓜果与两双鞋袜。
凤姐看着地上堆得满满的东西,眼眶顿时红了,忙低头拭了泪,方向众人一一道谢。
说了一回话,先前的女狱卒便提醒道:“诸位还有什么话快些交代罢,已经过了探监时辰了,不能再留了。”
巧姐依依不舍抓着凤姐的手,道:“妈好生保重,缺什么便传个话出来。”
凤姐红着眼眶应了,又嘱咐巧姐:“你也不必惦记我,在外面好生过日子,照顾好自己,凡事多问问平儿,实在不行也可以去找你林姑姑,万不可自作主张。”
巧姐含泪答应着。
狱卒又再三催促,众人不得不离开。
出了狱神庙,黛玉便拉着巧姐的手道:“巧儿你同我回去住几日罢,正好说说这两年的近况。”
巧姐目光微微一亮,随即暗淡下来,摇了摇头道:“家中还有一堆活计要做,回头闲了再来叨扰姑姑罢。”
黛玉蹙眉道:“你父亲临行前没留下银子给你们?怎么还要做这些?”
平儿苦笑道:“先前虽然卖了宅子,但大老爷治病便花了不少了银子,二老爷他们路上还要盘缠,因此只留了一百五十两银子给二爷,现今住的那个宅子便花了一百多两,又添置了些用的东西,已经没留多少银子下来,不过我同姑娘做些针线,还能支应过去。”
说起宅子,平儿才想起被贾赦等人变卖的那个宅子正是黛玉当初置办的,不由得十分尴尬。
巧姐更是万分羞愧,脸涨的通红,道:“那宅子原本便是林姑姑的,应该还给姑姑才是,如今却——。”
黛玉并未将那一座宅子放在眼里,闻言淡淡一笑,道:“没什么,那屋子既然给了你们便是你们的,如何处置都无妨。”
巧姐听了这话,想起自家人的所作所为,心下更觉羞愧,打定主意等贾琏回来便告诉此事,日后设法将这笔银子还给黛玉。
叙谈了一回,众人方才各自回府。
王珣回到家中,正预备换衣裳,忽然想起原著中巧姐被卖一事,顿时一惊,忙叫来朗月,吩咐道:“赶明儿起你多留意王仁的行迹,若有什么不妥之处及时禀告。 ”
虽然不知日后的情节是否会如原著一样,但小心无大错,还是谨慎些为好,毕竟凤姐于他们家有恩,巧姐又与他自幼相识,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掉入火炕。
朗月不明就里,却也没有多问,答应道:“爷放心,我这就去安排。”
待朗月出去,王珣开始回忆以前看过的原著,因为他这只蝴蝶,如今许多人的命运轨迹都已改变,也不知接下来会是如何发展。
正出神间,忽又有刘氏房中的丫鬟秋菊过来传话:“太太叫大爷过去一趟,有要紧事商议。”
王珣闻言满头雾水,只得换了衣裳过去。
一时来到上房,便见狗儿与刘氏都在,坐在炕上满面笑容说着什么,王珣心中微松了口气,看来不是什么坏事。
上前请了安,方道:“妈叫我过来是为什么事?”
刘氏与狗儿对视一眼,方笑道:“是喜事。”
王珣闻言一怔,奇道:“什么喜事?”
刘氏笑道:“先前我不是托你师娘帮忙相看人家么,上回杨太太打发人来说看准了一户好人家,便是吴翰林家的千金,前儿赴宴时我便见过了,模样儿极好,听说也读书识字,文墨极通,又是翰林家的姑娘,家世也是顶好,我同你父亲都十分满意。
听说吴翰林也对你甚是喜欢,不过吴太太还想亲自见一见你,故而我特意设宴还席,拟于后日请杨太太吴太太几家赏花吃酒,你明儿去学里请一日假,后日一道招呼客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最后一段小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