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晋元帝五年的吴郡。刚刚下过雨的城乌檐仍滴落着水,空气透出草木清香。吴中的春天被堤岸的垂柳妆点出一片绿意,城内桥下游船往来,燕子低飞,碧玉般的水面泛着点点金光。
城中有一处名叫采莲坊,坊中多荷塘,一口水井边一群当地的老少正围着一个说书模样的。此时那说书先生正自说到当朝王导的故事。
旁边的一棵大古榕树下,歪歪斜斜地坐着一个怀中抱刃、一身劲装的中年江湖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似是对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不感兴趣,直至听到人群里提及“王导”二字,才抬起头来,目光不易觉察地闪动了几下
——王导?王丞相?方今江湖令的主人王丞相?
“世人皆知王丞相于朝堂上位极人臣,却不知他于江湖中也享有盛誉。”
“你道为何?此事说来甚奇——还需从五十年前的渭水论道说起……”
春日的阳光晴好,照进采莲坊石冷苔青的地上,说书先生的话语飘散在空气里。城门外,吴郡的太湖水和秦淮河一样温柔地无声流淌着,丝毫看不出河对岸的北方是一个铁骑硝烟烽火的世界。
晋室南渡之后,名望兼备的世家琅琊王氏,不免成为江南百姓谈论的重点;王导等人也乐于借此传播些令声美名,由是这一带大街小巷,到处可听王家诸人的各种奇闻逸事。
“那时,丞相王导还是个垂髫稚龄的孩童,举止言谈,却已显出与常人大不相同……”他面前的听众听他添油加醋舌灿莲花地解说,时而惊呼,时而长舒一口气,皆若置身于那场凶险奇诡之战,心驰神往,意摇情迷。
然而在场人中,独独貌若漠不关怀的中年男子知道,说书先生眼下所说的,乃实是五十年前震动武林的一件大事。
五十年前,天下第一高手童侠士意欲隐退,王室贵胄为其办宴席,渭水河畔,童侠士向世人献出三样宝物,要传给合适之人,其中就有一样是号令群雄的江湖令。
谁也没料到,此令最后竟为并非武林中人的王家所得。
此后数十年,群龙无首,武林大乱,门派式微,皆是这场宴会所致。而他的门派其后又历经北方战乱,所余者无二三,可说是饱受乱祸。
遣动八方,融通五行,江湖令至,诸雄奉迎!
这就是令武林中人魂牵梦萦的至宝,也是江湖大乱的根源。
是他此番前来吴郡的原因,也是他非要前往王家的目的。
说书先生讲完王氏如何拿到江湖令,扇子一摇,道:“说完了王导王丞相。再来说一下这场渭水之会的另一位主角,那就是宴会主角童侠士。
“这场盛会不但让幼年王丞相在江湖中名声大振,也同样令童侠士一个武林中人入了朝廷视野,声势达到顶峰。今日我要说的,乃是童侠士年少时的一桩逸事。”
哗——许——、哗——许——
采莲塘中,青萍欲动,几道水纹漾开,忽现出一只小舟。舟上是一个韶龄少女和一名丫鬟。只见她腕戴金钏,正伏在舟边将一双璧手伸进水中采捞青鲤,听到“童侠士”几字,“啊呀”了一声,船只随她起身微微晃动,催促婢女:“小桃,快走!去听故事!”
小舟抵岸,少女牵起轻裾跳下船,腰间一根葱绿色的丝带随风飘荡。
走近了,听那说书先生道:“……童侠士百般推辞,道:‘万万不可。行侠仗义乃是我辈本分,若收了你的钱财,童某岂不成了因利为财之人?’”
少女听他说到紧要处,赶忙找位子轻手轻脚地坐下。
“村长听他不收,当即捶胸顿足。童侠士当时到底年轻,见了此番情形,连忙安慰老村长。终是未收,却允诺日后功成名就,再来接受答谢。
“后来童侠士果然名动江湖,成为一代武林盟主。一次偶然在游湖,突想起这桩少年往事,便携了一群武林人士回村。老村长早已不在人世,新村长是他儿子。听说他就是童侠士,叫道:‘老父在天有灵!’从橱柜中捧出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却是满眼的金银!
“你道为何?原来那日老村长在童侠士走后,就让人封存起来,说是待童侠士归来之日再将此物交与他。又叮嘱村民不准乱动。因此那包裹里的金银,几十年后犹自和先前一样,一厘未动、分毫不差。
“随童侠士一同前去的人听他说起往事,都感佩老村长高义,有人便提议用老村长留下的钱为童侠士打造一块身份信物,众人纷觉有理。于是游遍八方,寻来金木水火土各一样,请武林第一巧匠铸就一枚象征童侠士本人的令牌。
“五行各一样你道是哪一样?土乃老村长村中故土,木为东海扶桑之木,金为西方昆吾之金,再淬以岱舆离火之精,采天山之水,此等铸成的令牌,刀剑难断、水火不侵。
“日后童侠士凭此令牌行走江湖,众人只要一见,都知道这是童侠士来了,但有差遣,无所不从。
“这就是声播武林、调动群雄的江湖令。”
身旁老小听这曲折离奇的故事俱都听得入神,直到最后揭晓,这竟是令牌的来历,瞬间一片惊叹之声。
紧接着七嘴八舌地问道:
“那老村长就这么去了么?至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