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北洋往事> 第 2 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 章(2 / 2)

聪颖、略通文义的年轻人。此外,每年还要选送一百名学生出国,四年一轮。等这些人学成归国之后,将他们留军重用。”

“饷呢?”

“所裁北洋水师旧营之饷,移做新军之用。”

“地呢?”

“就选在直隶,以‘天津武备学堂’为班底。”

袁世凯特意强调,大小人员皆以北洋水师和淮军的人做班底。这样中堂才会更支持他练兵。

他揣摩着,刚刚中堂大人问得虽然不多,却全是实办的重点,猜着他是首肯了。

果然,李鸿章“嗯”了一声,又问:“你回来后,可曾去几位亲王和荣统领处,拜会过?”

袁世凯故意没换朝服,一进京就跑来这里请安,想来中堂一望便知,怎么会有此一问?

他心思极快,突然明白,中堂大人这是特意指点他,要去这几处拜会。马上机敏地回禀:“世凯明天一早就去拜会各位大人。”

“嗯,你去的时候,把我写的几本兵书也一并带去吧。”说着,李鸿章吩咐下人去收拾几本书过来。

他想的是:自己当年如日中天时,御史清流、还有心存妒忌之辈,便不断地在太后、皇上面前,轮番下蛆。如今弹劾他误国误战的折子,更是如雪片般飞来。可当初宣战、需要力挽狂澜时,那些大臣却没有一个站出来献计献策的。倒像是堂堂大清国,光凭他李鸿章一个人,就能坏了整个大局似的!现在他的名声算是臭了,如果直接保奏袁世凯,反而会坏了他的前程。所以才让他带着自己的兵书,前去拜会几位大臣。他要在这几位有交情的大员那里,亲自为下属背书。

袁世凯自然也领会到了这层意思,在接过兵书后,格外感激地叩头谢恩:“恩相的一番良苦用心,世凯真是感怀之至……”

“还有宫里。”李鸿章用拐杖点了点地,殷殷嘱咐他。

袁世凯明白:中堂这是提点他,仅有朝中大员的举荐,甚至是皇上的青眼有加,还远远不够。若想成事,就必须在太后跟前的人身上,下足功夫。

“世凯一定铭记于心。”他心领神会,接着又趁机提出,“小人还斗胆向恩相要几个人。”

“是哪几个?”

“武备学堂的毕业教习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尤其是段祺瑞,他在驻日使臣裕庚手下做过武官,曾留心考察日本军事,还特别收集了日军的训练资料,编集成册。他曾将书册呈交给我,此书实为鸿宝,军界中无出其右者。”

“哦,此人现在何处?”

“他现在威海任随营教习。”

李鸿章听了,默言良久。

这样的人才只担任区区一个随营教习,不正印证了袁世凯刚刚所说的:武备学堂出身的高材生,在淮军中不得重用么?

但他到底是心胸宽广之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以托付的目光看着下属:“多选几个帮手是对的。自古成大事者,皆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这还是当年曾文正公(曾国藩)教过我的道理。慰亭啊,你明白么?”

袁世凯心中暗忖:当年曾文正公就是选了中堂大人做替手,如今中堂大人这样同自己说……这是有衣钵相传之意呀!

他赶紧跪下谢恩:“下官明白。恩相这样待我,世凯真是永生难忘……”

“好啦,好啦,你我都是为朝廷办事,不必如此。”

李鸿章示意他起身,又同他商量了几个人事上的细节,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这时,李夫人派人过来提醒:“大人该休息了。”

袁世凯知道,自从甲午之后,恩相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便起身告辞了。

李鸿章一直将他送至客厅外。

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他知道,属于这个后辈的时代到来了。

第二天,袁世凯通过一个老友,正在李莲英弟弟家处馆的阮忠,和这位大总管拉上了关系。

接着,他又带着李中堂的兵书,拜会了醇亲王和荣禄府上。

随后,他又将自己搜罗多年的珍玩,送给庆亲王奕劻的大公子载振。

不久,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便会同军机大臣李鸿藻、荣禄等人,联名举奏:“查有军务处委差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朴实勇敢,晓畅戎机,前驻朝鲜颇有声望。臣等复加详核,甚属周要。该员志气英锐,任事果敢,于兵事最为相。虽其任气稍近于伉,办事稍偏于猛,然较之世俗因循怯懦之流,固远胜之。今日武备力亟,储才为先,文员知兵者少。请旨饬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假以事权,俾专责任……”

是年冬月初三,光绪皇帝上谕:“温处道袁世凯既经王大臣等奏派,即着派令督率创办新军,一切饷章著照拟支发。变法匪易,其严加训练,事事核实。倘仍蹈勇营习气,惟该道是问,楷之慎之……”

于是,这年腊月,袁世凯便奉旨前往天津小站,筹办定武军,开始了他的小站练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