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卖出去就好。
对知府的这一番治理景象自有文人“清士”作刀描之。
“庐江山水竒,人物尤竒,古名郡也。然去苏阊馀千里,洪涛峻岭,隔限险阻,此岂闲居者梦想所到哉!前岁太守马汝砺以旧约来迓,感其勤至,遂赴之。留凡四月,由夏涉秋始归,故於风土大略颇能记忆,暇日因载之笔札,客者,自谓也,其书有则书,无则阙,所以不欲虚庐人之馆谷与谢马君焉耳。然予昔者犹有蓬之心在,故于是行不能辞,所幸放舟大江,见见闻闻,获广謏谫,虽乏穆生之高,而全於陵之志,亦足以自快不悔矣。马君名金,蜀西充人,予同年进士,博敏好文,礼予良厚,惟著书则鲜合云,然亦安知非予之陋耶?今日庐城已是喧嚣,所营造房屋奇特焉。无缝石板延升之所,无不为之畅通,五色七彩窗户奢靡耳。然府南诸山……南右偏舒城县境,山总一十有五。山高大,产材木。有泉堰,灌田万顷。名山一,龙眠。庐士问曰:“夫郡以山为势,吾庐之山前侈而后约,何耶?”客曰:“吾馆庐未逾十旬,而其山已历历胸中。夫大蜀,庐镇也,郡既主之矣。若夫诸山,则有庐江、舒城列吾前,而左无为,右六安,是为三案,皆不远千里来为我宾,所谓以寡制众,信乎庐之美也。于是有巢湖焉,其容浩浩,而惟中是处,譬犹腹也,能无裕如乎!”
田平用塘陂,高用堰坝垱,低用圩,是之谓三农……庐城南西皆山,尤多美田山泉之利,号称膏腴。所产奇特粮,高产无饥荒也,黄金似粒,曰有地瓜,此处独不滨湖,故无圩;以近山,故资堰;以地兼平衍,故有塘……。”
随着人口的增多,光靠府学的学生名额四十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兴办的私塾、学社日益增多。毕竟庐城紧靠凤阳,而凤阳对明朝来说意义非常。
章子俊知道,目前自家经营的这些作坊太多,太杂,也不想保密独家经营,虽然水泥和玻璃这二项每月带来丰厚的利润,可要是把银钱一个人赚了,肯定会引起众怒,树大招风啊,如果让有能力的世家参于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团体,就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最说了这几样东西用途实在是太大,没有必要独享。而且受限于工艺的原始,每日出产的可怜产量,根本供应不上需求,把有些原料的加工外包出去,让一些大户、商户、当地豪绅也能赚钱,特别是造水泥的工艺,已经让多家参与其中,帮着建厂,卖破碎机器给他们。这些人家都是世家大族,在当地影响很大,现在全成了章知府的后台。
看看知府大人,不求回报,帮助邻里乡亲发家致富,兴办义学。他人敬吾一尺,吾敬他人一丈,这样的好官难能可贵也,往后大家都要尊崇知府大人的号令,胆敢违者驱逐出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