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发12层,现在分为了两个办公区。
一个是一叶知秋,另外一個是李清源即将创刊的小小报社。
这个报社现在只有三个半人,他自己、萧亦、吴志标。
剩下的那半个,是他新招募的个人秘书苏小甜。
这么少的人不可能经营一家报社,所以李清源借用了《信报》资源。
美编、设计、排版、刊印,校对、全部交给《信报》,也因此《信报》持股20%。
资料室、发行、是一叶知秋承担,这部分算作李清源的个人资源,加上出资80万,又是“签约作家”兼萧亦的专职编辑,共计占股35%。
吴志标负责写杂文、游记、同时兼职编务组稿,另外他多年担任《明晚报》主编,在业内作家中具备一定人望,同时还有电视台的资源,出资10万,占股10%。
至于萧亦。
上一轮炒期货,他赚了不少,两次移仓获利,让他有了二十多万。
突然有了这么多钱,那天他才对平治车品头论足,心里估计也在畅想未来能有一台自己的平治。
可惜,那二十万很快投了报社,现在他只剩下一点零花钱……
萧亦出资20万,却持股35%,李清源和吴志标都没异议。
因为他们即将办的是半月刊,主推的就是小说,前期受众的主要来源是萧亦的读者,这部分因素不能不考虑。
而且老萧不负责任何常务,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写他的“惊世大作”。
他即将出炉的作品,可是要和金镛打擂的!
不过这份稿子,李清源并不满意,不在于文字情节,而是格局太小。
想了一想,他觉得有必要给萧亦上一课。
“小甜,去把黑板搬过来。”
苏小甜瘪瘪嘴,挺委屈的。
工作两天后,她和李清源有些熟悉了,本来以为会做什么高端工作呢,结果全是跑腿的活。
吴志标很有眼力劲,刚想替苏小甜搬黑板,却被李清源叫住了。
“标哥你别走,咱们来分析一下金镛新书的风向。”
吴志标疑惑道:“风向?”
李清源点头:“标哥,你认为金镛如果写新书,那么会以什么朝代为背景?”
别看吴志标被黄烈杨挤走,那也只是因为金融方面的问题。
他本人是亲自给金镛负责过编务的,对先生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皆十分熟悉。
闻言沉吟半晌,缓缓道:“按理说,老查这次如果开新书,那么朝代背景往下写应当会放在民国。
但老查在写《笑傲江湖》时,刻意模糊了背景,而且特意隐喻了现代。
加上韦小宝几乎没有武功,如果他还写武侠的话,那么我认为应当在宋朝以前……”
萧亦接口:“隋末、唐末或是武周?”
李清源赞同这个结论:“也可能依然会刻意模糊……”
萧亦道:“清源,你的意思是我们和他写一样的?”
李清源笑道:“不和他写一样的,你怎么超过他啊……”
正说着呢,小秘书吃力的把黑板搬了进来。
李清源接过来,持着粉笔站在黑板前侃侃而谈。
“明天我们发布创刊号,那么还有两周的时间做内容调整。”
“老萧,你作为王牌,这次的作品必须一鸣惊人,因为这段时间我会利用金镛把你炒热……”
萧亦撇撇嘴,脸上不屑,实则心里还挺高兴。
以往虽有“南金北萧”之称,但谁都清楚,那是他的读者热捧缘故。
这次真有机会和金镛同台较量,就算略逊一筹,也能从此在真正意义上和金镛齐名。
何况小说这东西,评价好坏的标准很难界定,只要梗着脖子不承认,老子永远没输!
“你不用有心理压力,金镛囤了那么多鸡蛋,卖不出去他肯定着急,所以创作环境咱们稳赢……”
萧亦绷着脸道:“你不要太过分,我还是想公平竞争的。”
李清源嗯了一声。
老萧的意思是给我狠狠拷打他的心态!
“具体的创作我不干预,我只提供一些脑洞……哦,就是想象力。”
萧亦对他这点一向是佩服的,拿了个小本,静静等着他讲话。
“首先,我认为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有明确的武力成长路线的。
以往的新派武侠,对这一点并不重视,或者说做的不够好。
唯独金镛的作品,在这点做的不错。
以《射雕》为例,丘处机的实力约等于江南七怪,王处一约等于沙通天,全真七子又和五绝能斗成平手。
有了对比,郭靖的实力成长路径就会很清晰。
不过我们是仙侠,实力的上限应该更高,这样很难通过人物去侧面对比,所以我认为,应当划分出具体境界,并对每一个境界的威能进行阐述……”
萧亦无奈道:“这不是又回咱们之前曾讨论的吗,到底如何把实力具象化?”
老萧直到现在也没想通,那么多境界到底该怎样划分每一个阶段。
但这个问题对李清源就不是问题。
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