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陈勤之回京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陈勤之回京(3 / 3)

不会表现出来,而是借机道:

“那陈阁老可知,这就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从大魏的风气开始。”

这显然是在向陈勤之报告成绩,还暗藏了一点小心思。

第一步是改革风气,那第二步是什么?

可陈勤之是什么人?

他一听,心里明白了几分。

但他没有顺着冯一博的话去问,而是笑道:

“你们搞得那个‘君子之道’,老夫听说了,今日来找我,莫非你们是想作蔡元常,让我来作王介甫?”

蔡元常,就是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

他在位期间,对王安石的变法极为支持。

甚至他家还和王安石是亲家。

蔡京的弟弟娶的就是王安石的女儿。

但相传,他从政显现出了极高的能力。

却偏偏借改革漏洞,从中渔利。

甚至有人觉得,改革失败,还有北宋灭亡,都是他的锅。

当然,也有人说是王安石的锅。

很显然,这在政坛都不是什么太好的比喻。

陈勤之这些话,显然是在敲打冯一博。

让他们别想着借改革之机渔利。

“王介甫哪有阁老的格局?您老要做也是范文正!”

冯一博一进正堂就看到了墙上的字。

好巧不巧的,和李守中一样。

挂的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还都是一首作品里的。

正堂之中悬挂的,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八个字。

他来不及细看,就想来一招故技重施。

可惜的是,陈勤之失笑着摇头道:

“你也别捧我,墙上这幅字是别人送的,你不如仔细看看下面的落款。”

以陈勤之的道行,自然猜到了冯一博那点小心思。

何况,冯一博也不是第一个用范仲淹拍他马屁的。

墙上的那个人才是。

冯一博微微一愣,抬头仔细端详。

只见上面落款处的印章上,写着:太液钓叟。

这个别号显然来头不小,因为太液池就在皇宫大内。

这好像是……景顺帝的别号之一?

景顺帝别号不多,大概七八个。

当然,这是相比之下不多。

毕竟相传天泰帝有上百别号。

不管怎么说,这应该都不是陈勤之自己写的了。

看来,这和恩师那次不同。

自己这次是哭错坟了啊?!

虽然如此,冯一博却丝毫不觉尴尬,转而又道:

“说来,冯渊也是看过您老的《谨始十事,所以觉得您和范文正一样心怀天下,也正是因为有缘拜读,才燃起了改革之初心。”

没关系!

冯一博这次可是有备而来,墙上的字画不过是临场发挥。

可惜,陈勤之显然不吃这套,似笑非笑的道:

“侯爷还是不要搞这些虚套,直接说你的想法就好。”

景顺帝甫一登极,他就上《谨始十事。

可惜的是,景顺帝刚刚尝试不久,朝中的党争就开始了。

好在,这事在陈勤之的坚持下,这些年里,陆陆续续的,有少部分已经执行下去。

都说人亡政息,现在景顺帝一死,陈勤之没了那个心气。

屡试不爽的偶像激发初心宣告失败。

冯一博见状,便不再绕弯子,直接道:

“如果陈阁老有心改革,我们愿附骥尾,如果您已经没了心气,就帮我们把把关,改革的事交给我们年轻人如何?”

“如何把关?”

陈勤之显然是没了心气,但又对改革的事还有点好奇。

他倒是想知道知道,这些搞出点动静的年轻人,还能不能搞出点别的惊喜。

冯一博闻言,笑道:

“别让我们成为王介甫就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