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第214章报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章报告(1 / 3)

“唔,没想到高句丽的匠人还真不少。”

公孙度的面前有一份刚刚记录的俘虏名单,出乎他的意料,在高句丽俘虏的分类中,匠人的比例不低。

或许是在冶铁上的技术劣势有关,高句丽对青铜冶炼技术的开发相当发达,这在公孙度观看某些战利品时便有预料。

只是,据随军的官吏介绍,高句丽的青铜技术还得追溯到先秦时代,那时候逃离中原战乱的先民,将秦朝完善的青铜技术带了过来,并且根据此地较为丰富的铜矿资源相结合,造就了当前局面。

除了冶炼之外,更多的便是石匠,这类匠人在高句丽是隐形需求,高句丽多山,国中无论是筑城,还是建筑,亦或者墓葬,都需要大量石匠的参与。

想到辽东发展对于匠人的渴求,以及各种基础建设的巨大人力需求,公孙度没有犹豫,在文书上批示:

“俘虏集中安置,无技能的农夫分配与玄菟郡规划府兵农庄中做部曲。

有技能的匠人、读书人则是转运至襄平,交由郡府处置。”

“呵呵,这么多石匠,既然擅长砸石头,几条主干道的铺装工作可算是找到好手了。”

想起这些石匠的用处,公孙度的嘴角翘起,真是打瞌睡就来枕头,比起动员的庄户百姓,这些有着经验、技能的石匠显然更适合急促建设。

“哈哈,辽东建工这下子技术实力在东北算是首屈一指了。啧啧,这么多的匠人挤一块,得让糜竺派几个读书人进去,总结工程技术规程。嗯,最好出版个技术标准啥的。”

想起才让糜竺在襄平组建的建工商社,前世身为工程狗的公孙度笑着自语道,想不到自己也有编标准的一天。

想到这里,他唤来手下,将批注的文书交予其人,不忘叮嘱道:“这些人既然成了俘虏,那就是郡府的财产,各户不要拆散,也不可虐待。”

文吏恭敬领命,见到公孙度脸上的严肃神色,低头出帐,立即拿着文书去找负责押解的军官而去,传达公孙度的意思,急匆匆的,生怕那些军汉做出什么不忍言之事。

公孙度的叮嘱不无道理,在这个蛮荒时代,两军交战几乎都不讲道义,虐待俘虏乃是常事。

他的做法是将俘虏分出了三六九等,大部分顽抗分子进入不见天日的矿坑,普通百姓进入府兵家中作为部曲,有技能、文化的匠人、读书人则是无缝衔接到辽东的生产机器中去。

为了让这些人发挥出他们应有的工作积极性,亦或者减少相应的治安成本,整户整家的转运成本虽高,但却是极其有必要的,否则这些高句丽的俘虏一旦到了辽东郡,那可真就成了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在内部爆发。

为了减少这样的可能,就需要作为征服者的他们,展现出适当的理性。

处理好俘虏安置事宜,他又取出下一份文书,看到抬头的来源,禁不住惊咦一声:“咦,来自沓氏的信件?商徒关于开发转运移民效率的几点想法?”

当公孙度打开来自沓氏的信件时,一下子被里面商徒的天马行空的想法给惊讶住了,初次掌权的大商人们,并未展现丝毫狂妄,反而对他们的庇护者公孙度格外的尊敬。

“呵呵,复古奴隶制,商社使用奴工做工,增加上缴的利润?”看到商徒们不加掩饰的想法,公孙度冷笑出声,这些人似乎官府对于这种想法的不感冒,还打算用利益交换的方式来达成。

“这个,资本家真是心黑啊,可惜不能长久,如今的汉人,有几个信周时的血脉贵族?而且,奴隶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涉及基本的政治制度,不可取!”

公孙度笔墨挥舞,在上边打了个叉。

墨水蔓延,看着已经看不出文字的内容,公孙度满意的点头,又接着看下去:

“雇佣海外劳工?哟,这厮不拘于中原,眼光开阔啊!”

他先是为商徒们的眼界点赞,这些人已经意识到了不同地区,其生活成本的巨大差距,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劳工成本差。

“可以试行,先选定行业,招揽少量海外劳工,其中以服务业、采矿业为主。”这条意见公孙度并没有反对,此时远没有到为本土民众失业问题担忧的时候。

再说,这些海外劳工,其实与他刚刚转运的高句丽俘虏性质差球不多。

“民间转运,以难民劳工支付船资?”

读到第三条,公孙度也察觉到了商徒们对那些难民的眼馋,来自青州、冀州的难民,无论贫富,其人都不是那些来自蛮荒之地的人可以比拟的,光是一个语言问题,就能显出许多优势。

“可,但是其中的钱财需要斟酌,不可出现利滚利,以至成为债务奴仆之状况。”

公孙度沉吟一会儿,还是落笔写下这句话。说是同意,但是他从岳继刚的私信中就得知辽东郡的商徒早就在这么做了,转运难民,再以劳动报酬支付,你情我愿之事,官府很难禁绝。

他的批注,更多是在暗示岳继刚对那些商徒掌握中的债务劳工进行清查。

“来自中原的优质劳力,不能被这些商徒随意处置,最好还是在郡府的统筹下,用于各产业的发展。”

公孙度提起笔杆,略微沉吟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