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众人计划所安排,何进手下诸将分头各自行动,去征召各地可用之兵。
这个计划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不少玄机在里面的。就比如现在要是一榜檄文贴出去,号召全国手里有兵可用的都来洛阳,那肯定会弄得整个京城乌烟瘴气,且军队繁多势必导致鱼龙混杂难以管理,召集各地豪杰进京本是帮助何进成就大事,可是一旦局势混乱起来,到时候反而要给何进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进京之人的挑选也就成了一项极其考验耐心和忠诚的事情,来者既不能在兵力上跟何进形成悬殊,就像董卓手里有二十万西凉大军,诏令上也写明了只允许他带五千精兵来此。二来进京的军队的领兵者要对何进是绝对的忠诚,而且在能力上也不能太过锋芒毕露,所以江东孙坚和辽东公孙瓒就是首先排除在名单之外的。第三就是所来京城的军队不能离洛阳太远,就好比征召交州的部队来此,估计他们人还没到,洛阳的事情早就盖棺定论了,所以调他们来此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于是在何进和袁绍的授意下,由何进的僚属王匡和骑都尉鲍信都回到自己的家乡兖州去招募军队,同时派刘备等人前往东郡,召东郡太守桥瑁带兵来到洛阳东边门户的汜水镇虎牢关处屯兵于此。此前一直不在洛阳城中的袁绍手下大将颜良已经在河东郡秘密召集了一支军队,而袁绍仍不放心,又派张辽前往冀州去招募壮丁,以备不时之需。张辽虽然万般不情愿,但是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推脱的,便一肚子抱怨地领命去了。
在这一切秘密布置的时候,一份由何进亲自书写的诏令也由快马星夜兼程送往了岐山大营。董卓一早就接到了安插在洛阳的心腹的密信,只不过何进的诏令一天不到,他就没有理由发兵,所以在准备好一切之后,只待何进的手书一到,董卓即刻便点兵从岐山大营动身进京。
由于此前在洛阳的活跃和效忠,吕布所代表的丁原一派也颇受重视。因此在袁绍的建议下,何进表丁原为武猛都尉,又封他为执金吾,让我们火速回到并州见丁原,再由丁原亲自率领并州军南下开赴洛阳,为何进营造声势。
丁原得知此消息后欣喜若狂,他在并州逗留这些年毫无建树,几乎被洛阳高官遗忘至今,屡次传出派人来接替他并州刺史一职,却从来没提出要给丁原安排新的职务,所以丁原这些年一直患得患失。这次袁绍来并州面见丁原,寻求吕布这
样的勇士豪杰去京中助他行事,老谋深算的丁原一看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所以二话不说就把整个并州最能打的几个人全都派往了洛阳,一切听从袁绍调遣。好在我们不负众望,屡屡也在洛阳有所立功,所以何进在这里推心置腹的时候丁原自然也榜上有名,这才获得了多年未曾晋升的机会,并荣获了带兵进京勤王的机会。
对于并州刺史这一职位来说,丁原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刺史这个职位属于一个两头不讨好的虚职,在职能定位上来说属于皇帝派往各地监察监督地方官员的直属官员,负责将地方官员的举动直接汇报给皇帝知晓。也许当初设置这个职位的本意是好的,可是多少年演变下来,刺史一职越来越边缘化,在内不被皇帝重视,宦官把持天听,刺史的意见全都被宦官挡住,由皇帝的直属心腹逐渐被边缘化成了不被重视的人。而对外来说,刺史在地方上又不如太守权力牢固,虽然后来多由刺史担任驻地太守,可是刺史本身就是洛阳的官员,其本身也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而来的,所以要刺史担任太守,一边监督自己一边还要勤恳为当地工作,这种事大多刺史都是不愿意去做的。所以丁原才把大权放给吕布,自己只是挂一个刺史和太守的名头罢了,整个并州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自己的主簿来处理,他自己反倒落得一身轻松。
可是即便如此,朝廷还是三番两次想要派人来接替丁原,毕竟丁原的年纪老了,对内对外都没什么值得颂扬的功绩,而洛阳新一批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了,急需下派到地方进行锻炼镀金,所以丁原这个他自己并不在意的职位却成了洛阳城中的香饽饽。这才先后有了张杨的旧主张懿被派往晋阳接替丁原继任并州刺史一事,以及后来朝廷征召董卓去并州担任并州州牧的事情。好在张懿运气不好,在上任的途中遭到胡人劫掠,被杀在半道途中。而董卓为了保持自己手里的兵权,则几次拒绝朝廷的调任,于是丁原才能安稳地在这个位置上坐到今天。
何进和袁绍这两个人虽然同样都是优柔寡断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和眼光的人,无论在各方面都不如曹操吕布这些卓越的人才,但是在把弄权术这方面还是颇有一套的,毕竟多年沉浮在洛阳官海之中,对于这些心机路数已然了然于胸,所以丁原是什么情况他们一眼便知,当下就给丁原升任了执金吾,虽然这是当初袁绍就和丁原谈好的条件,但对于丁原
来说,这位同九卿守卫京师北军的最高统帅一职,确实比他一个干巴巴的并州刺史要来的好太多了。
得到消息后丁原立即就亲提五千并州精兵动身前往洛阳,以至于兴奋到连一句夸赞我和吕布的话都没有提起,甚至连张辽不在身边都忘却了,只是一心兴奋至极地忙里忙外调度军需装备。我在一旁看得感慨,便